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76745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6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和: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三分钟,我设计了几道已知了比例的三项,求另一项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解答的方法,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前置小研究,不到1分钟,同学们在小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地完成解题任务。紧接着提问学生:“你们是怎样解决这道题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你们能不能具体说说是怎样进行的?很自然地引出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比例,引入新课,前后衔接紧密,比较自然。

2、化繁难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我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前置小研究,在探究中总结解比例的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解法的多样化,“解比例”时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这是本课的基本方法,在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比例和除法联系起来,用比例与除法的关系解。同时我还引导学生用比例与分数的联系来解,这样鼓励学生解法的多样化,既可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小组的汇报,补充,质疑,学生总结概括出了这节课的重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成功地运用了“三个为主”数学教学思想,以训练为主线组织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困惑时,适时进行引导,在突破重难点时,进行了小结,实现了精讲多练,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应有的体现。

不足之处:

1、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的还不算好,个别同学看到分数形式的比例就不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还得把它转化成有比号的形式再用。这些表明我在教学时的疏忽,没有及时发现、提醒、强调,致使出现了这种情况。这个现象也提醒我,无论多么简单的知识,都要落实到位,千万不能大意。越是简单易懂的知识越是

要有耐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过关。

2、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把有未知数的乘积放到了等号的右边,虽然这也不算错,但与我们平时的习惯不大相符,看着有点儿别扭,做起来也麻烦。

3、对于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人数过多,有的小组实效性不强,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没有及时反馈,及时监督检查,导致一些学生应付了事。

4、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 整改措施:

1、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此外还应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2、精巧设计课堂环节,实施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知识与情感的交融,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和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第二要抓过程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情感,积极点拨,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转化为理性思考,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3、在探知学习方面,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探知的过程中老师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掌握,教师应该是探知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主导者。

4、在合作学习方面,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让每个合作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代表发言常常是对所有成员的观点的整合、优化,代表整个小组内所有学生的观点,同时可以有补充说明个人意见,达到合作交流、探知的目的,让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既尊重学生个性,又要起引导者的作用,让更多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的机会,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