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代汉语考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9520395727a5e9856a61da

(2)产:生,出生。并:兼并。 (3)治:治理得好。 (4)包:囊括。制:控制。

(5)据:占据,拥有。膏腴:土地肥沃。

(6)废:废除。逐:放逐。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地逐步兼并。 (7)致:使??至,取得。垂:垂挂。服:佩。

(8)佳冶:形容女子容貌艳丽。窈窕:形容女子体态美好。 (9)适观:看起来舒服。

(10)让:辞让,拒绝。就:成就,造就。却:推辞,不接纳。 (11)黔首:指百姓。业:使??成就功业。 (12)藉:借。赍:给人财物。 (13)树:结下。

(14)亡:通“无”,没有。捐瘠:捐,弃。瘠,瘦。“捐瘠”指被遗弃的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备:防备的措施。具:完足,齐备。

(15)避:让,逊于。

(16)著:附著。地著指定居一地,不随便迁徙。 (17)城:城墙。池:护城河。 (18)甘旨:味美,这里指美味的食物。 (19)保:保有。

(20)薄:轻,使动用法,使??轻。赋:田地税。敛:征收,聚集,这里指征收的物品。 (21)牧:养,治理。

(22)把握:同义连用,握着,拿着。这里指握起来的手掌之中。周:周遍,用作动词,走遍的意思。 (23)背:背离。去:离。 (24)劝:勉励,鼓励。

(25)胜:胜任,担负得了。利:用作意动,看成是有利的。 (26)治:修治。官府:官家的房舍。给:供应,供给。 (27)吊:吊唁。问:存问,慰问。 (28)被:遭受,蒙受。

(29)当:值,遇到。具:备办。倍:一倍,成倍,指利息是本钱的一倍。称:相当,相等,指利息与本钱相等。 (30)鬻:卖。

(31)奇赢:多余的。奇,余数。这里指囤积的大量商品。

(32)仟佰:通“阡陌”,本指田间小路,南北走向为“阡”,东西走向为“陌”。这里指代田亩。 (33)交通:结交往来。倾:压,竞争。 (34)曳:拖着。

(35)乖迕:相冲突,相违背,不一致。

(36)务:前“务”,名词,要务;后“务”,动词,致力于,努力从事于(某件事情)的意思。 (37)贵:用作使动,使??贵重起来。 (38)道:方法,办法。

(39)入:纳,缴纳。县官:汉代对天子或朝廷的称呼。 (40) 渫:疏散,流通。

(41)损:减少,减轻。利:动词,获利。 (42)复:免除徭役。

(43)仞:古代计量长短的单位,八尺为一仞。汤:滚水,开水。带甲:身穿甲衣的士兵。 (44)擅:专有。穷:尽。 (45)乏:穷,尽。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向使四君却宾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2)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

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

(3)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

(4)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5)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

(6)夫腹既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7)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

(8)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9)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10)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11)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12)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答案(1)向使:假使。是:指示代词,这。

(2)为:介词,帮,替。省略宾语“百姓”。 (3)而:连词,表示转折,但是,却。 (4)则:连词,表示顺承,那么,就。 (5)再:数词,两次,第二次。

(6)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虽:连词,即使。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7)所:辅助性代词。以:介词。介词“以”与辅助性代词“所”组成介词结构,在这里表示“用来??的方法”。 (8)所:辅助性代词。以:介词。介词“以”与辅助性代词“所”组成分词结构,在这里表示“导致??的原因”。 (9)而:连词,表示转折,但是,却。

(10)今:时间名词,如今。表示假设将要发生的事情,有“假如??”的意思。

(11)乃:副词,仅仅,只是,才。耳:句末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有“??而已”的意味。 (12)与:介词,介进比较的对象,有“与??相比”的意思。 三、名词解释

1九州 2晦 3谥号 4避讳 5朏 6朔 7分野 8干支 9关东 10六部 11巡抚 12总督 13荐举制 14科举制 15九品中正制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氏”有哪些来源。

答案:“氏”的来源比较复杂,常见的来源有以下几类。

(一)得氏于朝代名、国名。如夏、商、周、秦、齐、楚、燕、韩、魏等。

(二)得氏于封邑名。如颛顼帝第十三代孙名选父,为周王掌管车马,周穆王就把赵城封给他,他的后人就以“赵”为氏。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封于武城,他的子孙便以“武”为氏。

(三)得氏于地名。即以所居地为氏。如北宫、南郭、西门、东门等。

(四)得氏于字。诸侯王嫡子叫世子,其余的儿子叫公子。公子的儿子叫公孙,公孙的儿子便以祖父的字为氏。如鲁桓公有三个公子:公子庆父字仲,公子牙字叔,公子友字季。他们的后人就分别以仲孙、叔孙、季孙为氏。

(五)得氏于官职。即以先祖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 (六)得氏于职业技能。即以先祖所从事的职业为氏。如巫、屠、优、卜、陶等。 2、说出西周时期三公的两种名称及西汉初期三公的名称。

答:西周时期的三公指司徒、司马、司空。另一种说法是太师、太傅、太保。秦和西汉初期三公的名称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请说出隋唐时期的三省名称和六部名称。

答:隋唐时期的三省名称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期的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4、古代主要有哪些纪年法?

答: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方法:(一)岁星纪年法。(二)太岁纪年法。(三)干支纪年法。(四)帝王纪年法。 5、一月之中,哪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 6、一天之内,古代用哪些名称称呼它的一些特定时段? 五、标点翻译

1、孟 子 曰 无 或 乎 王 之 不 智 也 虽 有 天 下 易 生 之 物 也 一 日 暴 之 十 日 寒 之 未 有 能 生 者 也 吾 见 亦 罕 矣 吾 退 而 寒 之 者 至 矣 吾 如 有 萌 焉 何 哉 今 夫 弈 之 为 数 小 数 也 不 专 心 致 志 则 不 得 也 弈 秋 通 国 之 善 弈 者 也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其 一 人 专 心 致 志 惟 弈 秋 之 为 听 一 人 虽 听 之 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虽 与 之 俱 学 弗 若 之 矣 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曰 非 然 也 (《孟子·告子上》) [翻译]:孟子说:“不要怪齐王不明智。天下即使有一种最易成长和生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是决不会成活的。我和齐王很少见

面了。我离开了他,对他够冷淡的了。我对他那刚萌芽的仁心有什么办法帮助呢?比如下棋,是一种微末的技艺,若不专心致志去学,就学不成功。奕秋,是全国棋艺最高的棋师。若让他教两人下棋,其中一个集中精力,专心听奕秋的指教;另一个表面也听他讲话,却一心以为天鹅快飞来了,盘算着如何拉弓去射。这人虽与前者同时学习,成绩却远远赶不上。这是因为他智力不如人吗,我说,不是这样。”

2、六 月 二 十 六 日 愈 白 李 生 足 下 生 之 书 辞 甚 高 而 其 问 何 下 而 恭 也 能 如 是 谁 不 欲 告 生 以 道 道 德 之 归 也 有 日 矣 况 其 外 之 文 乎 抑 愈 所 谓 望 孔 子 之 门 墙 而 不 入 其 宫 者 焉 足 以 知 是 且 非 邪 虽 然 不 可 不 为 生 言 之 生 所 谓 立 言 者 是 也 生 所 为 者 与 所 期 者 甚 似 而 几 矣 抑 不 知 生 之 志 蕲 胜 于 人 而 取 于 人 邪 将 蕲 至 于 古 之 立 言 者 邪 蕲 胜 于 人 而 取 于 人 则 固 胜 于 人 而 可 取 于 人 矣 将 蕲 至 于 古 之 立 言 者 则 无 望 其 速 成 无 诱 于 势 利 养 其 根 而 俟 其 实 加 其 膏 而 希 其 光 根 之 茂 者 其 实 遂 膏 之 沃 者 其 光 晔 仁 义 之 人 其 言 蔼 如 也 (韩愈《答李翊书》)

[翻译]:六月二十六日。韩愈敬启。李生足下:您的来信言辞很高雅,提问又那么谦卑、恭敬。能像这样,谁不想把仁义之道告诉您呢?道德的归依不远了,更何况作为道德表现形式的文章呢?不过,我只是从远处望见孔子的门墙,而没有进入他的堂室的人,哪里知道什么是对还是不对呢?尽管如此,不能不给您讲一讲。您所谓“立言”的话,是对的;您所作的和所期望的,非常相似而且接近。不过,不知道您的志向,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别人取法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者的高度呢?如果希望胜过别人而被别人取法,那么本来就已经胜过别人而可以被人取法了。如果希望达到古代立言者的高度,那么就不要希望速成,不要被势利诱多,而要保养根本而等待结出果实,增加油脂而希望放出光明。根茂盛的,果实自然会成熟;油脂肥美如,光芒自然会明亮。仁义之人,他的话自然气势充沛。

3、昔 者 郑 武 公 欲 伐 胡 故 先 以 其 女 妻 胡 君 以 娱 其 意 因 问 于 群 臣 吾 欲 用 兵 谁 可 伐 者 大 夫 关 其 思 对 曰 胡 可 伐 武 公 怒 而 戮 之 曰 胡 兄 弟 之 国 也 子 言 伐 之 何 也 胡 君 闻 之 以 郑 为 亲 己 遂 不 备 郑 郑 人 袭 胡 取 之 宋 有 富 人 天 雨 墙 坏 其 子 曰 不 筑 必 将 有 盗 其 邻 人 之 父 亦 云 暮 而 果 大 亡 其 财 (《韩非·说难》)

[翻译]:从前郑武公要讨伐胡国人,因此先把女儿嫁给胡国的国君来使他高兴。于是郑武公问群臣说:“我准备用兵,不知可以攻打哪个国家?”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伐胡国。”郑武公非常恼火地杀了他,说:“胡国是我的兄弟国家,你说要攻打它,这是什么道理?”胡君听了这件事,认为郑国亲近自己,就不再防备郑国了。结果郑国人袭击了胡国,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院墙淋坏了。他的儿子说:“不把院墙修筑好,一定会有小偷来盗窃。”他邻人的父亲也这样劝说他。到了晚上果然被偷去了很多的财物。这家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那个邻人的父亲。关其思和邻人的父亲说得都很正确,但重的被杀,轻的被人怀疑,这不是认识有困难,而是难在如何处理这些认识。

4、飞 至 孝 母 留 河 北 遣 人 求 访 迎 归 母 有 痼 疾 药 饵 必 亲 母 卒 水 浆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家 无 姬 侍 吴 玠 素 服 飞 愿 与 交 欢 饰 名 姝 遗 之 飞 曰 主 上 宵 旰 岂 大 将 安 乐 时 却 不 受 玠 益 敬 服 少 豪 饮 帝 戒 之 曰 卿 异 时 到 河 朔 乃 可 饮 遂 绝 不 饮 帝 初 为 飞 营 第 飞 辞 曰 敌 未 灭 何 以 家 为 或 问 天 下 何 时 太 平 飞 曰 文 臣 不 爱 钱 武 臣 不 惜 死 天 下 平 矣 (《宋史·岳飞传》)

[译文]:岳飞很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派人去寻觅探访,把她迎接回来;母亲患了经久难以治疗的疾病,岳飞就亲自煎药熬汤;母亲死了,岳飞三天水米不进。家里没有侍妾。吴玠平常就佩服岳飞,愿意同他结好,就把出了名的美女打扮好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难道是大将享安乐的时候吗?”推却而不接受。吴玠更加敬重佩服。岳飞青年时期酒量大,皇帝告诫他说:“你以后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才可以饮酒。”于是戒酒不喝。皇帝当初要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爱钱财,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5、居 匈 奴 西 骞 因 与 其 属 亡 向 月 氏 西 走 数 十 日 至 大 宛 大 宛 闻 汉 之 饶 财 欲 通 不 得 见 骞 喜 问 欲 何 之 骞 曰 为 汉 使 月 氏 而 为 匈 奴 所 闭 道 今 亡 唯 王 使 人 道 送 我 诚 得 至 反 汉 汉 之 赂 遗 王 财 物 不 可 胜 言 大 宛 以 为 然 遣 骞 为 发 译 道 抵 康 居 康 居 传 致 大 月 氏 大 月 氏 王 已 为 胡 所 杀 立 其 夫 人 为 王 既 臣 大 夏 而 君 之 地 肥 饶 少 寇 志 安 乐 又 自 以 远 远 汉 殊 无 报 胡 之 心 骞 从 月 氏 至 大 夏 竟 不 能 得 月 氏 要 领 留 岁 余 还 并 南 山 欲 从 羌 中 归 复 为 匈 奴 所 得 留 岁 余 单 于 死 国 内 乱 骞 与 胡 妻 及 堂 邑 父 俱 亡 归 汉 拜 骞 太 中 大 夫 堂 邑 父 为 奉 使 君。《汉书·张骞传》(注:1译道:翻译和向导。2寇:侵扰。) [翻译]: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大宛认为可以,就送他们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送到康居,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这时,原来的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他们那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

21

其 家 甚 智 其 子 而 疑 邻 人 之 父 此 二 人 说 皆 当 也 厚 者 为 戮 薄 者 见 疑 则 非 知 之 难 也 处 之 则 难 也

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张骞从月氏到大夏,始终得不得月氏王明确的表示。逗留一年多后,只得返程。沿着南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汉朝,又被匈奴截获。扣留一年多,碰巧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朝廷授予他太中大夫官职,堂邑甘父也当上了奉使君。

填空题1、族 分支 战国 汉魏2、纳采 问名 纳言 纳征 请期 亲迎3、阴 阳 阴阳4、地理 元 行省 承宣布政使司 省

5、丞相 太尉 御大夫 大司徒 大司马 大司空6、察举 九品中正制 隋朝 唐朝 明清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古注的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的术语是( ) A读如 B如字 C读曰 D之为言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用来指出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是( ) A脱 B衍 C当作 D当为 3、古书旧注中的“疏”,其特点是( )

A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 B用与被解释的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释义 C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 D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的词语的特定意义

4、《毛诗笺》的作者是( )。 A毛亨 B许慎 C郑玄 D孔颖达

5、古注中的“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来( )的。 A指明同义词 B说明文字的通假 C指明言外之意 D改正古书中的误字 6、古书注解有若干不同的种类和体例,“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有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则下己意,使可识别。”这属以下( )体例和种类。 A传 B笺 C疏 D注

7、《经籍纂诂》的编者是( ) A段玉裁 B阮元 C张玉书 D王引之 8、下列各组古注中,注者都属同一朝代的一组是( )

A高诱《淮南子注》、郑玄《周礼注》、赵岐《孟子章句》 B裴骃《史记集解》、郦道元《水经注》、杨倞《荀子注》 C刘宝楠《论语正义》、李善《文选注》、王弼《老子注》 D颜师古《汉书注》、王先谦《庄子集解》、何晏《论语集解》 9、用“声训”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 A刘熙《释名》 B张揖《广雅》 C扬雄《方言》 D刘熙《尔雅》 10、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 A《说文解字》 B《尔雅》 C《释名》 D《方言》 11、《释诂》、《释言》、《释训》是( )中的三篇 A扬雄《方言》 B刘熙《释名》 C周公《尔雅》 D张揖《广雅》 12、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方言》全称是( )

A《轩辕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B《轩辕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C《輶轩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D《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为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于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 ) A曰 B为 C谓 D言 E谓之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用作声训,即用与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的是( ) A读若 B之言 C读如 D之为言 E当作

3、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必定是用来说明文字通假的术语是( ) A读为 B读若 C如字 D读曰 E.读如 4、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主要用于改正古书中的误字的是( ) A如字 B衍 C当为 D读为 E当作 5、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主要或是仅仅用于注音的术语是( ) A如字 B读为 C读若 D读如 E读曰 6、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注解有( )

A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 B东汉郑玄《毛诗笺》C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又叫“疏”) D唐陆德明《毛诗音义》(又叫“释文”) E宋朱熹《诗集传》

7、下列古书的注解,内容为串讲文意的是 ( )

A《楚辞·离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秋往来,以次相代。” B《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郑笺:“视鼠有皮,虽处高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C《诗经·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颖逹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 D《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昵,厚将崩。”孔颖逹疏:“高大而坏谓之崩。” E《诗经·采薇》:“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郑玄笺:“君子谓将率。” 三、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

(2)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