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9adc7202768e9951e7389d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古城小学 冯桂平

课堂是我们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快乐课堂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只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熔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驴子为何死于非命?我想,我们都不难看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驴子没能正确对待经验,只是机械地套用了经验而未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过去成功的经验有时往往会演变为此刻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在教学工作中,虽然谁也不能否认经验的价值,但我们也决不能将过去被认为是有效的经验一一照搬,我们不仅需要灵活运用经验,而且需要不断更新经验。否则就会犯类似驴子的同样错误。道理很简单,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的学生也换了一届又一届,怎么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经验让你照搬呢?只有那些拥有教育教学经验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经验并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然而,当一个人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方式之后换一种思维却并不容易。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类似驴子之死的案例并不少见。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所谓“行业上的造诣”关住自己呢?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语文教师把酷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生的心里,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播到学生身上,教学现状就会大为改观,学生会生龙活虎,兴味盎然。教师就成功了一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领悟文章蕴涵的情和意,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讲课文中所述的故事,因为学生喜欢听故事,这样就很容易调动

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调动起来了,再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想一想:课文讲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或谁和谁的的什么事?他们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学生乐意照办,不仅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听力。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边放动画课件边讲述):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山羊请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他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运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后来,给老山羊运回一大车白菜。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白菜。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我声情并茂地以故事导入,并配上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现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嘎然而止”的处理,构建了一个引力极强的情感磁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了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在一种自然、快乐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求知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通过读读、说说、写写、画画、做做、演演、比比、唱唱、跳跳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在自主的实践中趣味盎然地学习,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自尊和自信。 如《北风和小鱼》一课,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鱼的勇敢和北风的盛气凌人,富有情趣。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观察实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演示、表演等方法,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梧桐树变黄了,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落”、“躲”。分角色朗读时启发学生根据内容配上动作,进行有表情地表演。通过看图和表演,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学生的脑海里逐步清晰起来,使学生“入境、悟情”,生动形象地感悟青草、梧桐树和鸟儿“怕”北风、北风的盛气凌人和小鱼的机智勇敢。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创造,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把讲台当舞台,让学生扮演小草、梧桐树、小鸟、小鱼等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尽情发挥艺术灵性:用人声模拟北风吹的声音;用手臂摇动表现北风中的小草,伸开的手掌表示梧桐树叶;双手向后摆动表现在水里游的小鱼……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动脑,边读边演,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演中创新。

三、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课堂

语文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是“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

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着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我努力地营造一个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如,我教《雨点》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从天上飘下来的雨点都是一般大小,怎么落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呢?”此问题一出,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雨点为什么落进池塘里是睡觉,而在小溪里是散步、在江河里是奔跑、在海洋里是跳跃呢?我没有过多的讲解,通过设计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段精美的动画,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自己观察动画,探究问题。改变单纯的师生交流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他们有的离开坐位去找好朋友一起学习,有的和同桌展开讨论,有的找老师一起交流,还有小组合作学习……教室里到处洋溢着轻松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同学们在自主的合作中,在读书、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到了朗读、合作、竞争、成功等多种乐趣。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听听他们合作的成果:池塘的水面很平静,小雨点好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小溪的水缓缓地流淌,小雨点好像在悠闲地散步,多自由自在,多舒服啊;江河水流很急,奔腾不息,小雨点好像在奔跑;海洋里波涛汹涌,一浪更比一浪高,小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在浪底,就像小朋友在跳跃。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从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让课堂成为学生欢乐的学习乐园

快乐语文学习课堂是指学生能够在愉快中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实践告诉我:教师善教是学生乐学的基础,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学得好。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路人,应当用快乐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力量”,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效应,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拥有一个“课始乐已生,课中乐正浓,课后乐犹存”的快乐情境。 1、巧用“课题”诱乐: 学生对整堂课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开场白。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时,当我一板书完课题,很快,有一位同学就说:“老师,生日能借吗?”“是啊,生日能借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吧!”“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新颖、独特、诱人的导语,常常能激起学生探新觅胜的乐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所需求的课题情境。学生有了昂扬亢

奋的学习动机,快乐的教学气氛就会悄然形成。

2、常建“大舞台”激乐:低年级的教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形象性、趣味性,设疑问题,求异促变,启迪激乐,努力搭设宽松、和谐、融洽的快乐舞台。方法有悬念设置、谜语竞猜、即兴表演、实验演示、角色扮演、环境布置、叙述故事等,让学生在看、听、讲、想、做等多种综合活动中快乐又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记得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一个玻璃瓶、一把石子、半瓶子水的实验演示,带给孩子们的除了直观地认识到乌鸦遇到困难后,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也带来了聪明的乌鸦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的问题,更使整个课堂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群情振奋,纷纷为乌鸦献计献策??这时候的课堂简直成了孩子们放飞想象的快乐天堂!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心和热情,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