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谈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c98ecaf12d2af90242e6f9

住宅或新买房屋的资本,而只能是空置或废弃。再加上宅基地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一户多宅”现象较为普遍,土地利用率低下。随着我国政策开始不断向农村地区倾斜,对于土地所有者来说,土地有可能包含诸多潜在的发展机会。因此,农民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尤其是宅基地的流转更为困难,从而造成了我国农村住宅空心化问题。 3.2.村庄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农村村庄建设一直处于规划无序、管理混乱的状态。一是乡村规划缺乏。多数农村在建设房屋时很少编制规划,村干部规划意识淡薄,对规划漠不关心,并且缺乏对规划知识了解的专门人才,致使在修建新房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房屋管理不力。大多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土地法制知识存储不足,管理能力欠缺,对农村常见的违规建房、一户多宅的违规行为等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三是监督力度不足。村委会等管理人员对房屋“建新不拆旧”等行为缺乏管制;土地产权的不明晰及对空置户监督的缺乏使得农村隐性房屋不断发展,客观上为农村空心化的形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为日后村庄整治埋下了隐患。 3.3.农村自身离心力和城市向心力的驱动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较低,化肥、农药等农业的投入成本不断攀升,成本和收益之间差距的拉大使农业生产的利润不断下滑,造成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这也是出现耕地抛荒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5

非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农业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相对非农收入贡献率不断增加,这一状况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资金等不断向城市流入,农村空心化问题不断加剧。同时,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医疗条件、较高的教育水平等使城市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农村人口的迁徙流动。 3.4.西湖村空心化的形成原因

西湖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居民收入来源多为种植农作物、养牲畜等,收入相对较低,只能满足日常生活。同时,村内交通条件差,对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条件差。在城市巨大“引力”的吸引下,为改善家庭生活现状,追求更高的收入,为子女提供更好地教育,村内居民多选择外出,前往城市生活、工作。

4.农村空心化带来的问题与影响

农村空心化问题造成的影响是积极和消极并存的。对城市来说,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农业来说,农村的“空心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农民来说,人口的“非农化”转移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但与此同时农村空心化 也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拥有远远超过13 亿的人口,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粮

6

食不能靠进口,而必须自给自足。然而,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使从事农业劳动的主力流失。村庄中只剩下老、弱、妇留守农村,使农业生产呈现老龄化、低龄化态势,其文化水平低、劳动能力弱、接受新事物能力弱的状况使农业现代化工具使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农产品推销变得更加困难,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难以实现,影响了农业的长远发展;农业作为弱质产业,从事农业的经济效益远远小于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使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资金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兴建和农业技术的使用上,农业现代化发展举步维艰;此外,土地抛荒和新建住宅使耕地面积的减少,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

(2)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农村空心化造成了我国稀缺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农村大多数青壮年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第二,新旧住宅并存。农民务工收入不断增多,村庄外延交通相对便利,促使许多农民回乡后在村部外延新建住宅;同时由于农民对老宅的深厚情感和依赖心理,在新建住宅的同时又保留旧有住宅。然而,农民的“候鸟”状态使大多新建房屋和旧有住宅长期无人居住,造成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双重浪费。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而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要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对村中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势在必行。 (3)农村养老问题日显突出

第一,由于从事农业经济效益日益下降,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

7

享受城市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大多选择离开农村,迁入城市从事工、商、服务业等非农业工作,而老人留守农村的现实使老人的照料面临困境;第二,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老人与子女分开而居。通常情况下,子女常年居住在城市,老人留守在农村,或者子女居住在村庄外围的新建住宅,老人则住在村庄内部的旧宅,这种状况使得老人无法得到子女的日常照料,老人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4)农村社会管理陷入困境

首先,农村储备干部不足。大量年富力强、有头脑、有文化和敢闯敢干的中青年长期在外工作生活,对农村政治事务和职位缺乏参与和竞选的热情。其次,基层管理人才缺乏。农村缺乏具有管理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一般进行基层管理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且不具备管理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给乡村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对今后夯实农村基础,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最后,村务工作监管遭遇瓶颈。青壮年涌入城市,农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留守人员的村务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较弱,对村委会的经费开支及村委会落实国家相应政策的情况等事务少有人问津,村务监督形同虚设。

对于笔者的家乡西湖村而言,日益严重的空心化现象,致使村内常住居民稀少,大量农田抛荒,宅基地废置,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限制了西湖村未来的发展。 5.农村空心化现象的解决途径及措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