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cb0924f90f76c661371af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

镇江市实验小学 212000 王秀花

【摘要】数学是小学的一门主课,数学教学在发展和培育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年级的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最基础的一步,犹如高楼大厦的基石。这一步迈得如何,关系到以后能不能顺利地学习和掌握多位数的加减法,以及多位数的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等其它一系列内容的学习:也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能不能保证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 思维 发展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这个角度看,小学一年级确实对孩子的将来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重要学科,一年级数学又是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1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学本身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以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等都可为学生开展多种思维活动提供大量的机会与材料,数学的学习被称之为“思维的体操”。

一、全面地认识一年级数学的内涵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根源

数学与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同生并存,有文明就必须有数学,没有数学就无法表述我们的世界。一年级数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口算,而要全面地认识一年级数学的充分内涵。二十以内的口算是一年级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很多的应用题基础,还有初步的集合、映射、对应等概念。一年级数学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公式和基本技能,还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知识点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逻辑性、创造性。对于应用题的教学,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加法、减法,而要注意给学生说清算理,培养数学语言。用数学语言描述应用题,是需要从一年级开始确实抓好的事,这一点被很多教师给忽略了,而这一点正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根源所在。

(二)帮助思维的平稳过渡

事实上,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儿童智力活动的规律以及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在数学课中也时时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以说促思,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许许多多插图,这些图十分形象生动,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图形为教学服务,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如在“认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

1

曹培英 《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7、8期

先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是什么形状?它们在做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各有几个?合起来有几个?去掉后又有几个?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如用“原来怎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了”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理清思路,得出解题方法。如果教师从一年级起就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以说促思,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今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雏形。

二、 操作上要高度过硬 (一)让“说”启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外有4 个桃。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几个桃?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

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1个桃子放进盒子,盒里的9个桃添上1个凑成10个,10个加盒外3个得13个。第二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图式,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那就是看9分4,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得13。一定的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为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借助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1、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操作活动适用于可物化的、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3=12为例: (1)① 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① 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 有多少种摆法? (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认识,即“从一个数里拿出多少与另一个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几得多少”,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认识,而且恰在认知的结合部加强了同化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组织好有序的操作过程

2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十1+1),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白先同编著:《教育心理学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曹培英《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7、8期 5、http//:www.mathcn.com 6、http://eblog.cersp.com

2白先同编著:《教育心理学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