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瓶收藏家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酒瓶收藏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d616065022aaea988f0f45

李炳卿:爱好酒瓶的“收藏家”

2013-02-26 10:39:00 来源: 我要评论

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了发展自己爱好的条件和时间,有人爱读书画画,有人爱跳舞扭秧歌……平原县王庙镇小李寨村农民李炳卿,爱上的却是收藏酒瓶。他收藏的4000多种酒瓶,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两间正房(图)。

2月16日,记者慕名来到李炳卿家里,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他收藏酒瓶,进了屋说不定真得吓一跳:两间房,40多平方,4面墙都摆满了酒瓶。摆放酒瓶的架子,少的5层,多的7层,每层又分里外摆放着两排酒瓶。大的如脸盆,小的似酒盅;书卷形的,根雕状的,皮袋壶样的;瓷的,陶的,玻璃的,磨砂的;天蓝的,大红的,军绿的……颜色五花八门,形状千奇百怪。

“你看这个酒瓶。”李炳卿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少喝酒,于是茅台酒厂等出了一批容量小、便于携带的扁形瓶酒,这种瓶子能直接放进中山装的口袋里,所以也称“中山瓶”。在李炳卿眼里,每一个酒瓶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酒瓶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迹。 李炳卿说,自己爱品酒品茶,从1984年开始,他开始收集酒瓶,“越收集觉得里边的文化越深,越收集越热爱传统文化。”为了收集酒瓶,李炳卿经常跑废品收购站、大小饭店。

有的酒瓶是别人无偿送的,更多的则是李炳卿用烟、酒甚至是请人吃饭换来的。一次,为了一对鱼形的玻璃酒瓶,李炳卿央求人家废品站的老板同意后,自己在废品堆里,找了多半天才找到。

酒瓶越收集越多,摆放也成了问题。李炳卿自己找人设计制作了现在的瓶架,放到了正屋。“不长时间我就会挨个擦拭一遍,蜂窝煤产生的油烟损害瓶子,烟灰落在瓶子上也难擦拭,所以我从来不在这个屋里生炉子。”

不仅收藏酒瓶,李炳卿还研究酒文化,带着自己的酒瓶到处跟瓶友交流。每年秋季的中外酒器文化交流会,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带上自己收藏的酒瓶参展。此外,他还有空就跑到德州、济南的文化市场跟瓶友交流、学习。“收藏酒瓶的几乎没有农民,瓶友听说我是农民后,对我都挺好,换瓶子,交朋友,处得都不错!”

收集酒瓶让李炳卿耗费了体力、精力甚至金钱,但这并没有耽误他发家致富走小康的路。他带领家人养牛、开馒头房、开饭店,勤劳的脚步从不停歇,从1990起到现在,他盖起了4座砖瓦房。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两个儿子看到父亲收藏酒瓶带来的无限乐趣和享受,一个收藏起各式

货币,一个收集起烟标。

“我收藏的不是酒瓶,是历史。”年近60岁的李炳卿这样说。 本报记者 魏新美 本报通讯员 郭书华

一个卓有成效的酒瓶收藏家

(2010-02-21 20:24:47) 转载标签: 堆花酒 古玩 酒壶 收藏家 罕古堂 文化街

华中师范大学 快女 杂谈

分类: 散文

李福民,男,现年55岁,山东省人,1991年9月,在枣庄艺术中专即滕州商业学校,李福民先生等人开辟了艺术酒瓶展室即学生静物素描工作室,并长期举办酒瓶文化、收藏知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