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 -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3 - -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f24f4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4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5.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变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发音,下列可以作为案例使用的是( )。 A.洗手一般 B.朋友 异同 C.统一五个 D.今年六天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后练习题是“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B.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能力 C.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D.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7.某教师在九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多彩的戏曲世界”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 A.《红与黑》 B.《雷雨》 C.《钦差大臣》 D.《西厢记》

8.在某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注重师生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B.营造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 C.鼓励学生多说,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 D.小组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9.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自,介绍了?“因果类复旬”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稀综合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饵,不恰当的是( )。 A.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B.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 C.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D.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11.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

的)。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C.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

12.阅读《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评价内容具体,对全班学生书写具有引导作用

B.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利于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C.即兴唱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重点 D.朗读后直接分析结构,缺乏过渡,略显突兀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阅读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l6题。

问题:

16.请结合案例评析该教师课堂导人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20分) 17、18题略。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欧阳修《醉翁事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还写出了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 课后练习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 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

19.请评析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语言特色,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20分)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A项,孙犁的《芦花荡》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英雄的故事。B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D项,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写于1941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阶段,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C项,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20世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