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大学语文课程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19c3a0ad02de80d5d84046

第四章 宋辽金文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宋辽金文学概述;熟悉并背诵《醉花阴》、《沈园二首》;掌握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辽金文学概述、《沈园二首》的写作背景。

难点:豪放与婉约派别之分、“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的理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 多媒体讲解 教学学时: 6学时

第一节 宋辽金文学概述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在其后的近20年中,先后吞并了南唐、吴越和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分裂的局面。但宋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维持着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武备不修,统治集团内部党争不断,致使国家积贫积弱,在外族入侵中连打败仗,国土不断沦丧,最终导致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虏、北宋王朝覆亡。南宋王朝建立后,也只能勉强维持偏安一隅的局面。然而,赵宋一朝在文化方面却有很大的建树,宋代文学也在唐代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和创新。诗词、散文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晚唐、五代兴起的词,经过宋代的发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宋代标志性的文学样式。小说、戏剧等在宋代也有很大的进步。

宋代文学中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在词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词这种起源于民间的新诗体,在晚唐、五代花间词人手中开始规范化,多以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为题材,风格柔媚婉约,确立了语言、风格、意境的文体特征。宋初,朝廷上下耽于享乐,词成为娱宾遣兴的工具,继承了花间一派的婉约词风。有代表性的词家是晏殊、晏几道父子,他们的词多为恋情欢宴、伤春感时之作,但语言风格趋于清丽,技巧上多有创新。较早为宋词开辟新的意境的是范仲淹,尽管他并不以词知名,留下的词作也寥寥可数,但成就很高,其《渔家傲》一词,境界开阔、格调苍凉,上承唐人边塞诗,为宋词开拓了新的领域。欧阳修的词,同他的诗文中表现的严肃庄重的感情完全不同,大部分也是写情爱,但那些描写个人抱负、即景抒怀的词作也表现了一种洒脱放旷的情怀,向清疏峻洁方面发展,开苏轼豪放词的先河。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从题材来说,柳词多取材于都市生活,描写汴京、杭州等都市的富庶繁华以及市井风情的丰富多彩,也包括他个人流落江湖、留连坊曲的体验和感受,其中不乏对下层妇女特别是妓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失志的不平。柳永精通音乐,创制了许多新调,填写了大量的长调慢词,对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大多以铺叙和白描见长,写景抒情融合无间而又绝少雕饰,且多以口语入词,适合传唱,故能广泛流传。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巨大的影响。

苏轼是宋词中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他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和诗的界限,以诗为词,把词从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里解放出来,举凡言志、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他都用以入词。他突破了音乐对于词的制约和束缚,使词摆脱了仅作为乐曲歌词存在的状态,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的抒情诗体。他的词大量使事用典,激情充沛,想像丰富,语言多姿多彩,雄健豪放,一扫柔靡婉约的词风,在两宋词风转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北宋中后期的词人晏几道、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人走的仍是婉约一路,而各有个性特点;贺铸词则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词坛的繁荣局面,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周邦彦作为北宋末期最有影响的词人,由婉约转向典雅,被称为“词中老杜”。他的词作力求做到在艺术上有规律可以遵循,格律精严,章法繁复多变,语言工丽典雅,“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对南宋后期的雅词派有巨大的影响。

两宋之际,汴京的沦陷、北宋的覆亡给词人带来了心灵上的强烈震撼和创作的巨大变化,这在朱敦儒、陈与义、叶梦得等南渡词人的作品中都可以见到,而在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她的词感情真挚,表现细腻,语言生活化而又极具表现力。特别是她后期的词作,抒写国破家亡之后的漂泊生活和内心感受,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普通人的深哀积愤,凄恻感人。

南宋时期,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感时伤乱、爱国抗金成为词的主旋律,出现了一大批爱国词人。较早的有张元干、张孝祥等,其后出现了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作为抗金英雄,辛弃疾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但屡遭苟且偷安的小朝廷的猜忌、排挤和打击,这就使他的词既洋溢着饱满的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也表达出英雄失路、有志难展的愤慨和不平。在艺术上,他既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豪放雄浑的词风,有着雄奇阔大的意境,但政治上的孤危处境,使得他较多地采用幽隐曲折的比兴手法,大量地运用典故托古喻今,形成强烈的浪漫色彩。辛弃疾在赋闲隐居时写的一些农村词和闲适词,也有不少清新自然、妩媚秀婉之作。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还有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的词作不但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面貌。他们和辛弃疾一道,用词来抒情言志,议事说理,使词和社会现实生活、和词人自身的人格和命运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将词体的艺术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姜夔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词作家。他主要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意境清幽,格调清雅,音律严整,冠绝一时。当时词人如吴文英、史达祖等都受了姜词的影响。而吴文英词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生新密丽,有较多的创造性。由宋入元的词人尚有周密、张炎、王沂孙、刘辰翁等。随着南宋覆灭,词人们哀怨衰飒的歌唱成了宋词的尾声余韵。

宋代是我国古代散文的重要发展阶段。文学史上所说的“古文”,即与骈体文相对的、先秦两汉那种奇句单行的散文,在宋代得到进一步的提倡与发展,并最终取代了骈文的地位。文学史上所称的“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有欧阳修、王安石、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六家。他们的作品一直是人们学习古代散文的楷模。

欧阳修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他强调文章的内容,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认为“文章所宗,必以实理为要”,提倡平易畅达的文风,奠定了宋代散文的基本风格。他的政论性散文,委婉纡徐,含蓄流畅;写景记事散文从容自然,圆融轻快。他同时

也积极提携后学,培养新人,当时许多优秀散文家如王安石、苏轼兄弟、曾巩等都是由他推荐而一举成名的。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其散文以政论为多,注重理论的说服力,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逻辑性,立意超卓,笔势矫健,雄辩简洁。

苏氏父子中以苏轼散文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笔力纵横,气象开阔,诚如他自己所说的“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水平。苏洵的散文以议论见长,苏辙则长于记叙。六大家中曾巩的散文简括凝炼,风格和欧阳修相近。还有范仲淹、宋祁、刘敞、司马光等,散文写作上都有较大成就。

南宋散文虽然没有出现欧阳修之类的大家,但在政论文、小品文和游记等文体中,对前人仍有所发展和突破。

诗歌是宋代另一重要的文学样式。在唐诗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前,宋人要有所树立,就不得不自出机杼,另辟蹊径,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造。经过北宋初年学习和模仿的阶段,宋人终于走出了唐诗的阴影,创造出具有自己的风格和面貌的“宋诗”,这正是宋人善学唐人处。从总体上来说,唐诗以情韵胜,贵酝藉空灵,富奇情壮采;宋诗以理趣胜,贵深析透辟,更平易近人。乍一看来,唐、宋诗仿佛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宋诗是从唐诗发展而来,宋诗写日常生活题材,含蕴理趣,语言通俗化、散文化的倾向,在杜甫、韩愈、白居易诗中已现端倪。宋诗不如唐诗情韵醇厚,用事堆砌,书卷气较浓,后世往往称宋人“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对于这种评价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应当说,这是宋诗的缺点,但也是宋诗的特点和优点,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

宋诗发展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具体来说,宋初诗坛效仿唐人,形成了三大诗派:林逋、潘阆和希昼等宗法贾岛、姚合、是为晚唐体;杨亿、钱惟演、刘筠学习李商隐,多作音韵铿锵、对仗精工、词藻华美的近体诗,人称“西昆体”;徐铉、李昉等诗学习白居易诗歌酬唱的一面,人称“白体”,其中的王禹僻则继承杜甫、白居易的写实精神,诗风平易自然,简雅古淡,开宋诗一代新风。

随着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人登上文坛,兴起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他们更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反对一味浮艳华靡的文风,以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扭转了西昆体脱离现实的倾向,形成了宋诗自身的特色。其中王安石的诗作,更以立意新颖和议论警辟著称。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诗人,文学史上以“苏黄”并称。但两人各有风格,苏诗自由奔放,写景、叙事、说理、抒情,意到笔随,无拘无束,发展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代表了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黄庭坚的诗则有更多的书斋味和书卷气,音律拗峭,喜用僻典,语言锐意求新,风格生新峭硬,影响了南北宋之交的一大批诗人。他和苏轼并称“苏黄”,是宋诗的代表作家,又与陈师道、陈与义一道被尊为“江西诗派”的“三宗”。

和宋词一样,南渡之后的宋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强烈的忧时伤世的情怀也成了曾巩、陈与义等南渡诗歌中的重要内容。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也不例外。但杨万里以活

法为诗,师法自然,冲出了江西诗派的藩篱,自创了“诚斋体”;而范成大则以描绘农家四时生活风情的长篇画卷组诗《四时田园杂兴》饮誉后代。中兴四大诗人中的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传世诗近万首,其中关心民瘼、渴望统一、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陆游的诗,受李白、杜甫较大的影响。他关怀现实,忧国忧民,又胸怀大志,形诸梦寐,既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悲壮苍凉,又具李诗的想像瑰伟,飘逸豪迈。他很少对生活进行细致的摹写和刻画,而是重在主观情感的抒发,气势奔放,境界壮大,但语言又晓畅平易,精炼自然,所谓“清空一气,明白如话”。他律诗、绝句、古诗无体不备,尤其擅长于近体诗,是南宋成就最高的诗人。

南宋末期的诗坛上有“永嘉四灵”,即徐灵辉、徐灵渊、翁灵舒、赵灵秀。他们的作品现实精神不强,风格也较柔弱。倒是至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诗篇内容宏阔,正气磅礴,充满民族气节和爱国豪情,慷慨悲壮,为宋代诗坛增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通俗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是在唐代讲唱文学的基础上演化产生了话本,成为后世演义小说和白话小说的滥觞。

话本原是指“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文学式样。话本肇始于唐代,成熟于宋、元。当时在城市娱乐场所“瓦肆”技艺中,属于“说话”的有四家:一是“小说”;二是讲史;三是讲经;四是合生或说诨话。其中以“小说”和讲史两家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宋代话本中的“小说”多就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内容新鲜活泼。现存的宋元话本小说包括《京本通俗小说》的全部,《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大部分,还有冯梦龙《三言》中的小部分。就题材来看,以公案和爱情两类为最多。在结构上,往往在正文之前来一两个主题相关的故事,作为“说话”时的定场,这一部分叫“入话”,故事中又常穿插一些骈句或诗词。话本小说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在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比唐人传奇又前进了一步。讲史的话本大都是根据史书敷演而成的,其艺术成就不及话本小说,但对后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列国志传》等历史小说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与宋代并存的辽、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其文学主要接受了汉文学的影响。辽代所存文学作品不多,以契丹族作家为主。金代文学作家作品众多,但以汉人的作品为主。金代著名作家元好问,存诗1300余首,词300余首。他生活在金王朝没落衰亡的时期,饱经战乱,写下了许多反映乱离的“纪乱诗”,词作亦不乏名篇,其成就足可与宋代的作家相颉颃。

第二节 作品选

明妃曲

一、作者介绍

王安石《明妃曲》共二首,此选其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牛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少有济世之志,神宗即位,以知制诰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拜相,在政治上他提出并积极推行一系列变法主张。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