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新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年春新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274617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8

初读课文后 , 你感受到了什么 ?( 八儿天真、可爱、嘴馋

, 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 这节课 , 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

( 师生齐读 ) 。让我们再

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 , 体会情感。

( 一 ) 品读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 。

1. 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 1自然段 , 其他同学思考 : 作者写腊八粥时 , 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 ?( 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 ) 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 , 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

?( 美味可口 ) ?( 运用拟人的手法

2. 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 有腊八粥的香气。 )

, 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

, 还

3. 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 情节做铺垫。 )

, 还有什么作用 ?( 为后文的故事

( 二 ) 品读第二部分 ( 第 2~8 自然段 ) 。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

, 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 , 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 ?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 : 神态 , 写出了八

自读第 2~8 自然段 , 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 , 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 : 心理描写 , 略带夸张的手法 , 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 描写 , 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 儿的迫不及待。

! ’ , 八儿要哭的样子” , 语言和神态描写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 ( 三 ) 品读第三、四部分 ( 第 9~19 自然段 ) 。 1. 朗读第 9~13 自然段 , 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 (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 景 ; 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 贴。 )

?( 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

, 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 开始猜想锅内的情

, 而且也孝顺体

?

, 但是只能苦苦等待 ; 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

, 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

2. 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 , 你能感受到什么 ?( 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 3. 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 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 一位同学朗读第 14 自然段 , 其他同学思考 : 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 ?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 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

, 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

?( 妙极了 )

, 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

?( 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 ?( 憧憬、渴望的心理 )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

5.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

, 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

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

?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第 15~17 自然段 , 找出相关语句。

, 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 粥的颜色是深褐。

①栗子跌进锅

, 饭豆煮得肿胀 , 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 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 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 , 黑的 ! ”——有点嫌弃 , 觉得腊八粥很脏。

7. 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 , 妈妈是如何表现的 ?(“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

?( 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

?( 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

教师小结 : 在第三、四部分中 , 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弃 )

( 四 ) 品读第五部分 ( 第 20~21 自然段 ) 。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

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 ?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

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

, 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

, 外貌描写 , 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 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

, 通过对人们喝

③“半碗陈腊肉 , 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

, 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 , 拓展延伸。

1. 虽然文章的标题是 《腊八粥》 , 但读完全文后 , 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 等腊八粥 ,

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

, 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

(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

2. 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 , 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 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

, 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

, 有助

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 让学生充分读书 , 谈读书感悟 , 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

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 会写“宫、侯”等 8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注释 , 理解诗句的意思 , 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1. 导入新课 : 春色是美好的 , 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 , 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

春 , 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 知诗人 , 解诗题。

韩 , 字君平 , 南阳 ( 今属河南 ) 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 “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 后散佚 , 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每年清明节的前

1~2 天 , 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 , 自学生字、词语。

1. 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

, 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2. 指名读诗 , 要求读准、读通。 3. 再读诗句 , 画出停顿、重音。三、再读古诗 , 感悟诗意。

( 一 ) 连词成句 , 读懂诗意。

1. 想想每个词的意思 , 遇到不会的怎么办 ?( 查字典、看注释 )

春城 : 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 : 寒食节 , 在冬至后的第

105 天 , 清明节前 1~2 天 , 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 :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 :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 : 寒食节禁火 , 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

, 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 :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 把词语连成句子 , 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日

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 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 全班汇报。 (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 二 ) 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1. 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

?( 板书 : 飞花 御柳 )

2. “飞花”是什么情景 ?“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 ?( 落花随风飞舞 , 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

①不说“落花”而说“飞花”

, 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 , 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以

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②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

③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 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

况。

3. 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 ( 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4. 日落天黑时 , 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二句。 5. 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的 ?( 板书 : 蜡烛 轻烟 ) 四、补充资料 , 加深理解。

1. 补充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 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 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2. 寒食节民间禁火 , 而汉宫却传烛赐火 , 这说明了什么 ? ( 皇帝特许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专宠。 )

五、熟读成诵 , 拓展延伸。

,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

1. 朗读全诗 , 熟读成诵。

2. 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寒食

以汉喻今

流露不满

-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1. 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 , 提问 : 这是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 导入新课 :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

3. 板书课题 , 解释题意。 (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 远。 )

二、初读古诗 , 扫清字词障碍。

, 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 , 遥

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 , 集体交流。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