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新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年春新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274617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8

迢迢 ( ti

áoti áo) 皎皎 ( ji .. ǎoji ǎo) 擢 ( zhuó) 素手.

..

mò)

札札 ( zházhá) ..

机杼 īzhù) ( j ..

脉脉 ( mò ..

2. 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

, 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 熟读古诗 , 读出诗的节奏。迢迢 / 牵牛星 , 皎皎 / 河汉女。纤纤 / 擢素手 , 札札 / 弄机杼。终日 / 不成章 , 泣涕 / 零如雨。河汉 / 清且浅 , 相去 / 复几许。盈盈 / 一水间 , 脉脉 / 不得语。三、结合注释 , 理解诗意。

1. 借助注释 , 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 小组内交流。 2. 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 : 遥远。

牵牛星 : 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

, 俗称“牛郎星” , 是天鹰星座的主星 , 在银河东。

皎皎 : 明亮的样子。

河汉 : 银河。

河汉女 : 指织女星 , 是天琴星座的主星 , 在银河西。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 : 伸出 , 抽出。 素 : 白皙的。

札札 : 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 : 织机的梭子。

章 : 有花纹的纺织品 , 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 : 落下。 几许 : 多少。 盈盈 : 形容清澈。

脉脉 :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②连词成句 , 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 看那天边 ) 遥远的牵牛星 , 明亮的织女星。 ( 织女 ) 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 正摆弄着织机 ( 织布 ), 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 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 她思念牛郎 , 无心织布 ), 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 银河又清又浅 , 相隔又有多远呢 ?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

, 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 , 体会情感。

1. 再读古诗 , 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 , 不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

2.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不得语。 )

五、熟读成诵 , 拓展延伸。

?( 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 , 脉脉

1. 熟读成诵 , 小组交流 : 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痛苦 )

2. 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 ?织女星

美丽、勤劳、

孤独、哀怨

- 第三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1. 创设情境 , 激发兴趣。贴出图片 ( 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 , 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夜空 ), 你看到了什么 ?

看到月亮 , 你想到了什么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 可诵读关于月亮的古诗 ) 2. 导入新课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十五夜望月》。 二、释题意 , 明作者。

1. 十五夜 :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 王建 , 字仲初 , 许州 ( 治今河南许昌 ) 人 , 唐进士 , 曾任昭应丞、 渭南尉。一生困顿 , 晚景尤其凄凉。 早年以宫词著称 , 中年后 , 诗风转变 , 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 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

, 凝练精悍 , 风格简括爽利 , 善用七言歌行体。

, 揭露统治阶级

三、初读古诗 , 扫清字词障碍。

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 集体交流。

2. 重点指导书写“栖、鸦”两个生字 , 注意“栖”字右面是“西” , 不要加横。“鸦”是左右结构 , 注

意书写时笔画的穿插避让。 3. 熟读古诗 , 读出诗的节奏。

中庭 / 地白 / 树栖鸦 , 冷露 / 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望 , 不知 / 秋思 / 落谁家 ?

四、结合注释 , 理解诗意。

1. 借助注释 , 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 小组内交流。 2. 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中庭 : 即庭中 , 庭院中。

地白 :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

, 像铺了一层白霜。

栖 : 歇 , 休息。 冷露 : 清冷的露珠。

湿 : 打湿。

秋思 : 秋天的情思 , 这里指思乡怀亲的思绪。

②连词成句 , 感悟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 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

, 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 , 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 情会落到谁家

, 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

?

五、品读感悟 , 体会情感。

1. 文中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 八月十五望月 )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 ?

2. 再读古诗 , 与同学交流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八月十五游子的思乡之情。) 六、总结全文 , 拓展延伸。

1. 熟读成诵 , 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 课下搜集描写中秋节习俗的古诗或思乡的古诗 , 与同学交流。

十五夜望月

望月兴叹

1. 课前布置了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 ,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对古诗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 经过充分地朗读 , 能体会诗文的意思 , 理解诗人的情感。

1. 默读课文 ,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 ,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 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 积累语言 , 领悟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

1. 播放戏曲音乐 , 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 播放藏戏视频 , 介绍藏戏 : 其实 , 还有一个剧种 , 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 , 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它就是藏戏。 ( 板书课题 )

3. 默读课前导语 , 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默读课文 , 注意默读的速度。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 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 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 ,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 ,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 交流收获。 ( 戴着面具演出 ; 没有舞台 ; 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 特点和作用。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 , 合作探究。

1. 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术魅力 , 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 2. 交流汇报。

,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 感受藏戏独特的艺

, 做好批注后 , 在小组内合作探讨 , 然后在全班交流。

(1) 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

?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

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

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了解了藏戏的面具

, 出示京剧脸谱。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

?

,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

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

的地方。

(2) 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 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 , 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 ?( 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

档的舞台 , 不求华丽的服装 , 他们将雪山江河、 草原大地当作背景 , 席地而唱 , 不要幕布 , 不要灯光 , 不要道具 , 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 只要有观众即可。 )

(3) 藏戏的演出。

①指名朗读后 , 问 : “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②学生汇报。

?”

3. 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对藏戏面具、舞台、演出特点的认识。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五、自主品读 , 了解形成。

1. 自读课文第 4~7 自然段 , 小组讨论 :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

2. 集体交流。

(1) 以弱抗强的传奇 :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 的激流中 , 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

, 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

为百姓造福 , 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 创造奇迹的传奇 : 一无所有→ 58 座铁索桥。通过七兄妹组成藏戏班子

,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

, 一个年轻的僧人想

, 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

们 , 大家由赏戏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 , 在江上建了 58 座铁索桥的事迹 , 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 艺术的传奇 :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仅由 7 个人组成的藏戏班子 , 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

流派 , 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六、总结全文

,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