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方法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方案:《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方法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29021e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a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实施方案

南阳市第七小学课题组

组长:万晓艳 组员:朱玫梅 赵 鑫

杨 伟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实施方案

南阳市第七小学课题组

小学时代是人生系统学习的起点,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自学的良好习惯、选择适合每个个体的自学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就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这,恰好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唯一的答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师应从中年级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育得法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得得法。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反映为各种学习行为。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干预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效,便是我们教学

的培养目标之一。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的研究,我们往往关注的比较少。比如,虽然有很多教师强调了学生的预习,但往往不加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内涵的理解

所谓预习,是指对一节课或一个阶段课堂上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制作学具等等。

预习既可以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又可以是学生集体(小组)的行为。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都将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

教师让学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尝试做几道题目。这样做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是怎样发现或获得这些结论的,关注自己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新想法,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如果学生能长期在这样一种方法、方式下进行预习,相信他们在对教材获得更深刻、更

透彻理解的同时,也必然会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而这些感悟和

体验又是教师在教学时所期待的多元化的生成性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生教育、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4、小学高年级学生,指小学六年级学生。由于预习需要有知识基础和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研究对象定为小学六年级学生,这样也可以为即将到来的中学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调查学生的预习现状

了解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

(二)、探究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预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预设策略为:1、教会方法,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2、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3、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