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31b39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fb

----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 —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 — 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 —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向 赵氏求救于齐

用 2.以 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衬字,不译 3.之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尽 4.胜 谷不可胜食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将兵万人 士兵 穷兵黩武 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 ?? ,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 :密;网 ;池塘 ,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 直?? 耳 只是 ?? 罢了,不过 ?? 罢了 固定句式2.未之有也

------ ----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 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 \煣\,\使?? 弯曲 \)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 “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 “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 “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相当于介词 “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 ”是 “爪牙 ”的定语; “强 ”是“筋骨 ”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 “没有用来 ?? 的(办法) ”。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 古义:介词 “以 ”+动词 “为 ”,使 ?? 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 2)而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1、合从缔交 ( “从” 通“纵”)

2、制其弊 (“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 (“景 ”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 ( “有”通 “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 8、始皇既没 ( “没 ”通 “殁”,死) 【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 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 2、赢粮而景从 ( 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 4、内立法度(对内)

5.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6、 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 退却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 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 朝拜

------ (像用口袋) (向西) (向东)

(像用包布) (向南)

----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 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 ?? 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 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 弱 8、以愚黔首 使?? 愚蠢 【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 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 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 倒装句

( 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自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