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7-2018学年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4fee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3

(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 3、给试管中固体加热 注意点:装置的固定(试管口朝下) 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 五、仪器的洗涤 ①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 ②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 练习: 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1. 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2. 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__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 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3.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4.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5.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6.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其中 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8.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量取25 ml 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9.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器扑灭 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10.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 反思: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 第一单元化学教学,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实验习惯的规范,我们应该不断强调、通过反复练习增加学生的印象。 第- 13 -页 共66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材分析:

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 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

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学习的重点:

学习的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思路:

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内容。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掌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去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氧气的性质,重点掌握氧气的试验室制法化学性质。学习氧气的制法,重点掌握氧气的试验室制法,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该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中考分析:

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 近年来中考以氧气性质实验、

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4 -页 共66页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

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三、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2)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 课堂练习: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2、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3、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归纳出空气的组成: 提问:(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第- 15 -页 共66页

教学拓展

课题1 空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⒉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P25的一组讨论分组讨论, 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 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3】 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 投影展示图2-8,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 组织讨论: 1、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及时记忆落实 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 畅说欲言。 提高识图能力 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 展示当地当日空气质量日报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用漫画、短文、框图、或以“我想说??”为题等,总结知识或告诫世人爱护环境均可 布置作业 阅读资料,了解空气质量预报的意义和指标 教育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自由发挥,自我表现 【总结】本课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辅以学生当地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适宜的。当

第- 16 -页 共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