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695e0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79

一、教学目的

教学生学会自测ABO血型的方法,理解血型鉴定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玻片法测ABO血型;

2. 熟悉血型鉴定的意义以及血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3. 了解血液凝集现象 。 三、教学内容

1、内容回顾: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2、【玻片法:血型检测】:

(1) 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 细胞悬液制备 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 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 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得出什么结论?分析如何?) 四、教学方式

实验者本人自己实验,讨论环节分组讨论。

实验五 人体心音听诊

一、教学目的

学会用听诊器听正常心音。 二、教学要求

5

1. 初步掌握听诊方法,识别第一心音(S1)与第二心音(S2),为临床心音听诊打基础; 2. 熟悉正常心音的产生机制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听诊部位

1.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在检查者对面。 2.参照上图,认清心音听诊部位。(1)二尖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心尖搏动处);(2)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处或胸骨尖突下;(3)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或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4)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 (二)心音听诊

1.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的胸件,置于受试者胸壁皮肤上,按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序依次听诊。

2.在每个听诊区,区分S1和S2。根据心音的性质(音调高低、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长短来仔细区别S1和S2。若难以区别时,可在听心音的同时,用手触诊颈动脉搏动,与搏动同时出现的心音为S1。

3.比较不同听诊部位两个心音的声音强弱。 四、教学方式

学生之间互相听诊,识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不同(辅助多媒体讲解和视频观赏,力求实验生动直观。

实验六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一、 教学目的

学习间接测量法(听诊法)测定人体动脉血压原理,并实际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值。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袖带测量法的步骤,掌握正常人体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范围; 2、熟悉间接测量法的原理; 3、了解高血压病的临床分级。 三、教学内容

1.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取坐位,全身放松,右肘关节轻度弯曲,置于实验桌上,使上臂中心部与心脏位置同高。

2.打开血压计,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丝帽,驱出袖带内残留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3.将袖带平整、松紧适宜地缠绕右上臂,带下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cm处,开启水银槽开关。

4.将听诊器两耳器塞入外耳道,务必使耳器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在肘窝内侧先用手触及肱动脉搏动所在部位,再将听诊器胸器不留缝隙地轻轻贴在上面。

6.测量收缩压:挤压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血压表上水银柱逐渐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再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升2.7~4.0kPa(20~30mmHg)。随即慢慢松开气球螺丝帽,徐徐放气,在观察水银柱缓缓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在听到“崩”样第一

6

声清晰而短促脉搏音时,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

7.测量舒张压:使袖带继续徐徐放气,这时声音先依次增强,后又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声音变调)这一瞬间,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代表舒张压。也有人把声音突然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作为舒张压,若取后者,需另外0.67kpa(5 mmHg)较妥。 8.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表示,如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70kPa(110mmHg)和9.33kPa(70mmHg),记为14.70/9.33kPa(110/70mmHg) 9.列表记录你所测得同学的血压。 四、教学方式

学生之间互相测量(辅助多媒体讲解和视频观赏,力求实验生动直观。

实验七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一、教学目的

观察蟾蜍(蛙)的心脏对额外刺激的反应,证明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征。学习在体蛙心搏动曲线的记录方法。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 在体描记蛙心搏动曲线的方法;心脏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规律、特点和生理学意义。

2. 熟悉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概念和机制。 3. 了解代偿间歇的发生机制。 三、教学内容

1. 暴露蟾蜍(蛙)心脏以及在体描记蛙心搏动曲线的方法 。

2. 以较强的强度,分别在心室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给予单个电刺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

3. 以较强的强度,在心室舒张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给予单个电刺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

4. 分析期前收缩能否产生的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 5. 分析代偿间歇能否产生的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6. 分析心脏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规律、特点和生理学意义;心肌兴奋性变化与收缩曲线的关系 。

7

四、教学方式

学生分组动物实验和讨论。

实验八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一、教学目的

用直接测定动物动脉血压的方法,间接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从而加深对血压成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心血管调节机制的理解。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2. 熟悉哺乳动物基本手术操作。 3. 了解直接测动脉血压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家兔的麻醉(耳缘静脉注射术和麻醉效果的观察)和仰卧固定 。

2. 家兔颈部手术操作(气管插管术、神经血管分离术和动脉套管插入术等)。 3. 用压力换能器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

4. 观察 牵拉颈总动脉、夹闭颈总动脉、刺激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以及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

5. 分析上述因素对血压影响的机制,加深对血压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 四、教学方式

学生分组动物实验和讨论。

实验九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一、教学目的

通过离体蛙心灌流观察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及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加深对心脏泵血功能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