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三基护理基础理论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护理三基护理基础理论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7d4e1f227916888486d7ae

18.A,B,D,E 19.A,B,C,D,E 20.B,C

21.A,B,C,D,E 22.A,D,E 23.A,B,C,D 24.A,C,D,E 25.A,B,C,D,E 26.A,C,D,E 27.A,B,C,E 28.A,B,C,E 29.A,B,C 30.A,B,C,D 31.B,C,D 32.A,B,C,D,E 33.A,B,C 34.A,B,D,E 35.A,B,C,D,E 36.A,B,C,D 37.B,D,E 38.A,B,C,D,E 39.A,B,C,D,E 40.A,B,C,D,E 41.D,E 42.C,D,E 43.A,B,C,D,E 44.A,B 45.A,C,D 46.A,B,C,D,E 47.A,B,C,D,E 48.B,C,D,E 49.A,B,C,D 50.B,C,D,E 51.A,B,C,E 52.A,B,C,D 53.A,B,C,D,E 54.A,C,E 55.A,B,C,D,E 56.A,B,D 57.A,B,D,E 58.A,B,C,D 59.A,B,C,D,E 60.B,C,D,E 61.B,C,D

62.A,B,C,D,E 63.B,C,D,E 64.B,C,D,E 65.B,D,E 66.A,B,C,D 67.A,C,D,E 68.B,C,E 69.B,C,E 三.简答题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这里的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收入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因此,护士是医疗事故的主体;护士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规范和医疗护理的技术规定,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认定为医疗事故。据此,护士在护理执业过程中,除应当严格遵守护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和技术规定外,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医疗行为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医疗事故防范、处置、处理等相关规定。 2.心理护理主要的临床实施形式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共性化心理护理①个性化心理护理:是一种目标比较明确,针对性比较强,用于解决病人特异性、个性化心理问题的心理护理。如针对截肢病人无法接受现实的特殊心理问题,护士应通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帮助病人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②共性化心理护理:是一种特异性与针对性不太强,仅从满足病人需要的规律出发,目的在于解决病人中共性问题的心理护理。如对手术前病人、急诊病人、新入院病人的规律性心理问题,护士可以进行必要的提前干预,以防止其心理失常的发生。

(2)有意识心理护理与无意识心理护理①有意识心理护理:是指护士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节、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②无意识心理护理:是指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对病人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的一切言谈举止和护理活动,无论护士能否主动意识到,都可以产生心理护理的效果。 3.

(1)钙在小肠经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转运吸收。其主动转运受膳食成分、体内钙需要量及饱和度、维生素和营养状况等影响,被动转运则与肠腔中钙浓度有关。钙的吸收率为20%~60%。膳食中植酸、草酸、醛糖酸、未吸收的脂肪酸等能与钙形成不溶性钙盐而使钙的吸收率降低。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适量脂肪及能使肠腔pH值降低的因素均促进钙的吸收。作为营养补充剂的钙剂,其钙元素含量及溶解度的不同,也使钙的吸收率有差异。

(2)铁的吸收与人体需要量和贮存量及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有关。血红素铁的吸收率约为25%,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约为5%。植酸、草酸、鞣酸、磷酸及抗酸药均可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而维生素C、维生素B2、肉鱼禽因子等可提高其吸收率。锌与铁有较强的竞争和互相干扰吸收的作用。

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医疗保健服务。 5.

(1)人体测量指标: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电生理阻抗。

(2)实验室指标:肌酐升高指数、蛋白质质量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氮平衡及整体蛋白更新率、3-甲基组氨酸、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计数、迟发性皮肤超敏试验、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力)、血脂、维生素(A、B1、B2、PP、C)及钙、铁、锌等检验指标。

(3)营养缺乏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结果。

6.护理病历包括:病人入院评估表、病人住院评估表、护理诊断项目表、健康教育计划表与护理记录5个部分。护理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人的健康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实施后病人和家属的反应及护士观察到的效果,病人出现的新的健康问题与病情变化,所采取的临时性治疗、护理措施,病人身心需要及其满足情况等。

7.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有:应激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的因素和生理因素。适度的应激有益于健康,强烈的或持续时间长的应激才可能有害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

8.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护理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类。短期目标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一般指1周内)内可达到的目标。长期目标指需要相对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长期目标常需通过若干个短期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9.护士的概念多种多样,包括职称的护士、医疗机构中对从事护理人员的统称,但是这些所谓“护士”不一定是法律上的护士。《办法》规定,护士系指按照该《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以下统称《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收入员。据此,法律上护士的概念首先是护理专业技收入员,没有护理专业技术文凭者没有取得护士资格的前提条件;其次是经过护士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最后,要被医疗机构聘用并申请、完成注册。只有具备以上3个条件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护士,也才可以进行护士执业。因此,这里所称的护士不同于职称序列中的护士,也不是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的统称,而是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合法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收入员。

10.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11.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有:①人员素质因素;②技术因素;③管理因素;④物质因素;⑤环境因素;⑥病人因素。 12.

(1)移情:指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性,理解的准确性,是否能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人。

(2)控制:病人是否感到失去控制,医护人员能否和病人进行有效的合作。

(3)信任:信任可使病人有安全感,使护患之间产生支持性气氛。

(4)暴露与倾听:病人能暴露自我情感与需求,医护人员鼓励这种暴露并认真倾听,对相互的关系起积极作用。

(5)确认:确认是一种沟通方式,是一人对他人所作的特殊反应,确认反应承认和证实他人的感知,使他人充分看到自我价值。

13.糖类(单、双、低聚及多糖)为来源广泛、使用最多、价格最便宜的供能营养素,参与构成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及组织细胞多种代谢活动,并为氨基酸、脂肪酸等代谢提供条件,调节血糖,节约蛋白质和防酮血症,在供热量占全天总热能55%~60%时能改善人体葡萄糖耐量。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酶类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和木质素等,包括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抗性低聚糖、细胞壁蛋白、甲壳素等。膳食纤维因具有增加容水量和粘稠度、阳离子交换、结合有机化合物、降低结肠内pH值、被细菌发酵等特性而产生以下主要生理作用:改善大肠功能和肠道代谢,防止便秘和微生态紊乱,预防癌症;调节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分泌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14.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的,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的,不需要考试可以取得《护士执业证书》。除此之外,必须通过执业考试方可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不过,江苏省没有确认任何一所可以免考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因而在江苏,只有取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的才可以免考,其他护理专业毕业人员只有经考试合格后才可以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申请执业考试,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才有资格申请护士执业考试:①取得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的;②取得职工中专护理专业毕业文凭的;③获得国外或者港、澳、台地区医学院校、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的;④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人员。 15.

(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人类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动机作用: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起重要的动机作用。

(3)组织作用:正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组织作用,负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瓦解作用。

(4)信号作用:情绪通过其外部表现——表情,在人类交流中传递信息。

16.病人自主性是指病人对有关自己的医护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所做出的合乎理性的决定并据以采取的行动。

17.道德的自律性是指通过自我道德教育、自我道德修养、自我道德评价等方式,将外在的社会性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道德的他律性,则是指通过外部的道德教育或道德影响、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来提高人们素质的过程。在个人道德养成的过程中,道德自律是基础,道德他律是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

18.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另外,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acid,DHA)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可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合成,但合成速度较为缓慢。

19.适应是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人类的适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生理层次:指通过体内生理功能的调整,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机体需求的增加。

(2)心理层次:指当人们经受心理压力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情绪去认识情况和处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