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三基护理基础理论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护理三基护理基础理论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7d4e1f227916888486d7ae

题,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3)社会文化层次:指调整个人的行动使之与不同群体(如家庭、专业团体、社会集团等)的信念、习俗及规范相协调。

(4)技术层次:指人们在使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科学工艺和技术,以改变周围环境,控制自然环境中的压力原。但是,现代技术又制造了不少新的压力原,如水、空气和噪音污染等,需进一步研究和适应。

20.“第一印象”是指个体在第一次与他人接触时,根据对方的神态、言谈、行为所得到的综合性判断。护患沟通中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

(1)自我介绍:包括主动向病人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务或身份。

(2)记住病人的姓名,选择恰当的称呼。

(3)介绍护理单元:包括介绍科室的环境结构、病房设备的使用、饮食安排、探视陪护制度等,这有助于消除病人对环境的陌生感。

(4)注意外在形象:仪表、举止、表情等外在形象对良好第一印象的形成至关重要。

21.心境是具有感染性的,是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一般是弥散性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往往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22.护理技术管理的原则是:①以病人为中心;②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③以基础护理技术为重点;④以提高技术整体功能为前提;⑤以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为先导。 23.

(1)公正分配卫生资源。护士既有宏观分配卫生资源的建议权,也有参与微观分配卫生资源的权利。应根据公正原则,尽力实现病人基本医疗和护理的平等。

(2)态度上公正地对待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精神病人、残疾病人和年幼病人等。

(3)在护理纠纷的处理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立场公正。

24.合理营养是符合卫生要求及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健康营养方式。它提供了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各种营养素及热能;选择了合适的营养供给途径;采用了最大限度减少营养素损失的加工和烹调方法;制定了适宜的进餐制度;创造了良好的进餐环境;保证了膳食原料新鲜、无毒无害并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且能极大地引起食欲;达到了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的目标。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是以膳食供给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为目标的健康膳食。平衡膳食既保证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与各种营养素全面达到营养标准的水平,又保证热量与营养素及营养素相互之间(蛋白质、脂肪与糖类之间;能量消耗与维生素B1、B2、PP之间;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必需脂肪酸及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糖类与膳食纤维之间;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各元素之间;呈酸性与呈碱性食品之间)的平衡,也保证具有不同营养特点及营养价值互补作用的各种类食物能在膳食中占有适宜的比重,并避免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及与营养失衡或不当有关的疾病发生。

25.病人教学原则包括;①优先满足病人需要原则;②因人施教原则;③实用原则;④目标实现原则;⑤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原则;⑥循序渐进原则;⑦分期教育原则;⑧直观性原则;⑨科普化原则;⑩激励原则。

26.病人角色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原有社会角色退位,自制能力减弱,求助愿望增强,康复动机强烈,人际合作愿望加强。病人角色模式的主要类型有:

(1)病人角色强化:指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出现心理反应过度、过度依赖医护人员帮助、过度要求亲友照顾等。

(2)病人角色淡化:指病人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或对自身疾病的严重程度过于忽略。

(3)病人角色隐瞒:病人因不能或不愿承担疾病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及后果而隐瞒病情,回避就医。

(4)病人角色牵强:某些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称病方式,利用病人角色的行为特征,获取某些切身利益。

27.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恶作为评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为指导的人格完善及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28.

(1)一般资料: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

(2)现在健康状况:包括此次发病情况、主要病情、日常生活规律及自理程度、护理体检情况等。

(3)既往健康状况: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创伤史、家族史等。

(4)心理状态:包括一般心理状态、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应激水平与应对能力、个性倾向性、性格特征等。

(5)社会文化状况:包括主要社会关系及密切程度、社会组织关系与支持程度、工作学习情况、经济状况与医疗条件等。

29.在交谈过程中,护士的反应非常重要,它是使沟通达到目的的关键因素。恰当的反应技巧有:

(1)复述:复述是重复病人所述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复述可以让病人知道你已听到他所讲的,可起到鼓励和引导作用。

(2)澄清:澄清是将病人一些模棱两可、不够完整的陈述弄清楚,同时也包含试图得到更多的信息。

(3)沉默:沉默可以给病人思考和体会的时间。

(4)移情:是指能深入到对方个人的精神世界,能从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对方的感觉和体验,并能准确地向对方表达你对他的理解。

(5)发挥非语言行为的辅助作用。

30.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护理诊断是叙述病人由于病理状态所导致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行为反应,以指导护理。 31.奥勒姆理论包括3个基本结构:

(1)自理结构(theself-care construct):自理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幸福而采取的有目的的活动。人的自理需要包括3个部分:①一般的自理需要:是个体为了满足生存需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空气、水分、食物的摄入,维持排泄功能等。②发展的自理需要:指生命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特定的需要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新需求,如妊娠期的自理需要、对新工作的适应等。③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要:指在疾病、伤残等情况下的自理需要。

(2)自理缺陷结构(theself-care deficit construct):这是奥勒姆模式的核心。当自理能力不能满足自理需要时,就会出现自理缺陷。与健康有关的自理能力缺陷是确定是否需要护理的标准。

(3)护理系统结构(thenursing systems construct):是人出现自理缺陷时护理活动的体现。依据病人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的不同分为3种: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 32.罗伊认为人是一个适应系统,接受着来自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环境的各种刺激,通过两种应对机制以达到4个方面的适应:即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互相依赖。护理的目的是在了解人的适应水平以及所有刺激的基础上,促进与以上4个方面有关的适应性反应。

33.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包含3个主要部分:压力原、机体防御功能及预防性护理活动。

(1)压力原:是干扰机体正常活动、正常状态、稳定平衡的各种刺激。

(2)机体的防御功能:是个体所具有的正常防卫能力及结构。包括:①基本结构:是人生存的基本结构及能量源,包括机体解剖结构、器官功能结构等;②抵抗线:是保护人基本结构稳定、完整及功能正常的防卫屏障,包括免疫功能、应对行为及生理功能等;③正常防御线:是个体在生命历程中建立起来的健康稳定的状态;④应变防御线:是维持机体正常状态及功能的保护性缓冲力量,如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预防性护理活动:是根据个体对压力原的反应而采取的护理干预。

34.应激原是指引起应激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可分为躯体性应激原、社会性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和文化性应激原4种。

35.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继续护理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经认可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活动,并要修满最低学分,才能再次注册、聘任及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36.

(1)人员: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2)财:指经济和财务。护理质量管理成效也反映在“服务价格比”上。

(3)物:指护理工作所需的基本设施、必备设备、耗材、消毒物品、抢救器材等。

(4)时间:一是指服务对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二是指合理排班,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5)信息:提高各类护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效性,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37.目的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适用于脑卒中、瘫痪、大手术后、外伤恢复期病人。训练内容洗脸动作训练,更衣动作训练,洗澡动作训练,进食动作训练,排便训练。注意事项

(1)各项训练必须有医生的医嘱,否则不宜实施。

(2)有些自理能力训练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需护士为病人作出训练计划,指导病人或家属回家后继续练习。

(3)自理能力训练必须在疾病恢复期实施,即在其他生理功能训练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38.问题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是开放式的问题,此类问题常常运用“什么”、“怎么”、“如何”等方式发问,它可以让病人充分地发挥,使护士获得详细的资料。如“你好象很不愉快,你现在有什么感觉?”“你认为这种饮食怎么样?”等。另一种是封闭式的问题,此类问题的特征是可以用“是”或“不是”等肯定或否定的词给予回答。如“你今天可以下床走一会儿吗?”“你认为你有时间进行这些锻炼吗?”等。开放性问题给病人较多的控制权,鼓励较广阔的和较情感性的应答;而封闭性问题占用时间短,效率较高。在交谈过程中,什么时候运用开放式问题,什么时候运用封闭式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了解病人的情况时,运用开放式提问;而在核实或澄清病人的反应时,运用封闭式提问。另外,提的问题应简明、通俗、易懂。不宜在一次提问中包含多个问题,也不能使用病人不懂的术语。 39.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特点为:

(1)工作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士的一种职业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信任关系:护士应尊重病人的权力,维护病人的利益,保护病人的隐私,对病人有同情心,鼓励病人表达情绪感受,取得病人的信任。

(3)治疗关系:护患关系中应设定合理的限制,重点满足病人住院期间的治疗要求。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治疗,反之则会影响治疗与康复。

(4)群群关系:护患关系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衡量护患关系的好坏,不仅要看护士与所负责的病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还要看护士与病人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护士群体与病人群体之间的关系。

40.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护士除了在护理过程中超出职责范围的个人行为由自己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等法律责任外,在正常执业过程中,违反医疗护理法律规范和技术规定的,会形成相应的行政法律后果,如警告、终止注册、取消注册、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执业证书等;对于情节较轻、后果不很严重的,则由医疗机构给予相应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