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行政执法风险,积极推动依法治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应对行政执法风险,积极推动依法治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9909e926fff705cc170af6

人执法员成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监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成为追究责任的首要对象,面临着巨大的执法风险。

(三)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执法能力不足。部分安监执法人员受其文化水平、业务能力限制,加之社会价值观的偏差,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理解不够,对当前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认识不足,造成执法随意性大,有些行政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主要反映在领导的意图和执法人员对领导意图的把握的尺度上。制作执法文书不严谨、不规范,使用文书或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执法过程中超越执法权限,不认真收集证据或收集的证据证明力不强等,造成执法质量不高,潜隐执法风险。

(四)执法缺乏严格的考核、激励制度。在安监行政执法中,缺乏一个完善、有效的考核与激励制度。执法人员办案与不办案、办案多少、大小对自身的利益影响不大,相反,执法人员办案越多,承担错案追究风险的可能性也会越大。在只罚不奖的机制下,多数执法人员在一般情况下会力求稳妥,尽量少办案或不办案。

(五)执法环境不优,外部干扰执法。一方面,在当前各地都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和需要,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安监执法行为加以限制或干涉,加之还有来自各方面各种形式的说情干扰,直接影响到安监执法环境和秩序,影响执法公正,导致执法“放水”、“缩水”。 另一方面,行政相对人法制观念淡薄,追逐个人私利,故意违反安全生

5

产法律法规,以暴力、威胁的方法与执法部门进行对抗,直接危及安监执法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有时可能间接地危及到执法人员家属生命健康和安全,负面影响较大。

(六)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欠缺。在网络快速传播和舆情难以厘清的今天,行政执法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一个针尖大的小事被无限放大、不断演绎为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由于对个案舆情的判断与控制能力以及执法人员化解矛盾的基本能力的欠缺,因对个案处臵不力而造成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构成行政执法面临又一新的风险。 四、如何防范行政执法风险 (一)行政执法引入风险意识

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群体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安监执法部门面临执法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安监部门和执法人员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防范执法风险的重要性,风险防范要贯彻到整个执法过程的始终,要特别认识到,发生执法风险不仅削弱了安监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不能麻痹大意,不能丝毫懈怠,始终把执法风险防范工作放在重要位臵,最大限度地预防风险的发生。 (二)用健全的行政执法制度防范

1、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对执法资格的条件、执法资格的取得及考核

6

等方面作出规定,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以确保执法质量。 2、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标准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安监执法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执法主体、执法条件和标准、执法程序等方面制定执法标准,严格按标准执行,保证行政执法依法进行,规范进行,有效防范不作为、不当作为和乱作为。将执法的职责和任务以责任形式进行分解,确定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有效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同时建立和完善起执法依据管理、执法行为管理、执法人员管理、执法行为监督、执法行为考核等六方面行政执法责任制,并要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将行政执法情况交由有关部门和群众评议,评议不合格的、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制度上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执行和取得良好效果。 3、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与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相配套的是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执法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主管人员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按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要求,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执法过错”的具体标准、范围、应追究的执法过错责任的各种情形,以及追究责任的种类、追究主体、归责原则、追究程序和方式内容。对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要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后果严重程度、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7

4、制定行政执法风险应急预案。把执法风险应急预案作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找准执法风险点,合理界定执法风险范围,排查执法风险点,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制定具体的、易操作的防控措施,形成执法风险应急防控机制。做到事前有预案,事发有准备,在风险发生时正确有序应对,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三)用公开、公正、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防范

1、必须公开执法。公开执法是贯彻落实公开原则的重要举措,安监执法部门要在办公场所和网站公开、公示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的事项、依据、条件、程序、结果,并公布行政执法人员姓名、职位、职责,让行政相对人知晓公开的内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按规定查阅,这样既利民便民,又接受其监督,同时,要做到执法过程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不搞“钓鱼”执法和隐蔽执法。

2、必须公正执法。公正执法是正确执行法律、树立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行政执法涉及面广,对执法人员要求高,执法部门要组织开展法律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执法能力,确保执法人员具有较高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为公正执法提供必要保障,从而做到执法结果公平,防止出现执法不公的情况,以充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基本原则,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性化、文明化执法,坚持说理式执法,杜绝粗暴执法。通过教育劝导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