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b34e1b227916888486d768

建发展的新方向。

(二)罗湖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为基层党群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型时期,党群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拓展了基层党建发展的新视野、新空间和新境界。

就必要性而言,在罗湖以市场化和城市化为目标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党委、政府必须要处理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创造适合发展的软环境、实现平安和谐的社会治理上来。党的建设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治理上来,充分发挥党群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把党的工作与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紧密结合起来,为罗湖发展大局保驾护航。

就可能性而言,党群组织具有先天的组织网络发达的优势,可以充分弥补政府基层基础力量不足的缺陷。罗湖党群组织,根系发达,人数众多,是一支规模庞大的组织化资源。截至去年底,我们全区有党组织1066个,基层党支部924个,全区党员18917名,其中60%多在基层。工会组织9000多个,妇联组织2005个,共青团组织860个。这些党群组织分布在社区、“两新”组织、医院、学校和集体股份公司等社会基层,这种组织优势恰恰可以弥补政府治理的不足,是我们完善治理必须要依靠的力量。

就可行性而言,经过这几年的党建实践,已经积累了党群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初步经验。比如在“同乡村”建立党组织实现

对外来劳务工群体的管理和服务等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基层党群组织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把党建过程与社会治理有机联接起来,把党群组织作为罗湖治理结构中的基础性组织网络,依托党群组织建立起联结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全覆盖的罗湖治理网络,把新生的经济社会力量整合到罗湖治理结构中。

二、“同乡村”党建的启示:以基层党建转型推进党群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在“同乡村”建立党支部,通过党组织加强对外来务工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就是基层党建参与社会管理的一次积极尝试。罗湖户籍人口36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达120万以上。其中,87.6万人住在出租屋,租屋居住的又多数在城中村,形成了同乡聚居的“同乡村”。罗湖千人以上的同乡村有20多个,遍布各个街道。人数最多的是黄贝岭的“四川村”,共有1.7万多达州人居住。作为外来建设者,同乡人为特区建设做出了贡献,但也引发了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难题。同乡人聚居,一些不法分子混逐其中,甚至形成以同乡为主的违法犯罪团伙,给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4年深圳市打掉犯罪团伙2646个13219人,其中60%的团伙是同乡,警方分析这与深圳存在的全国独有的同乡村有着极大的关系。此外,同乡村人口复杂,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事件时有发生,乱摆卖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辖区居民的生活。为解决这些问题,

警方的“严打”和政府的“严管”当然必不可少,但引导外来群体自觉守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这就需要一种更科学的管理手段,一种更长效的管理机制。罗湖区委组织部自去年3月以来,通过在“同乡村”建立党组织,“以党员带群众,以同乡管同乡”,实现对外来务工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尝试破解外来人口管理的难题。现在,全区建立了12个“同乡村”党支部,管理党员320多名。各街道以“同乡村”党支部为抓手,促进“同乡村”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外来工和特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看,至少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初步建立了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联动、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体制。二是通过党支部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维护其合法权益,有序引导外来务工群体参与罗湖建设、享受罗湖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步融入城市生活,避免了在罗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贫民窟、城乡对立等城市病。如“同乡村”支部书记利用组织资源,有效解决劳资纠纷、工伤赔偿等问题,避免了暴力冲突和流血事件的发生。三是“同乡村”党支部成为罗湖治理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计生、应急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黄贝岭达州流动党支部成立后,辖区的治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与成立前相比,辖区的各类治安案件下降了30%。再如在今年春运应急事件中,“同乡村”党支部积极相应号召,及时动员和疏导8万多名老乡

留在深圳过年,并在春节期间组织集体活动。还有化解的士司机罢工事件以及在今年汶川特大地震后,迅速开展关爱和安抚在罗湖川籍受灾务工人员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同乡村党组织的作用,市委、区委主要领导对此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乡村”党建,是牛刀小试,成效斐然。这极大地开阔了我们基层党建的新思维,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党群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大有可为的。再回过头去看,近年来罗湖党建的创新,包括建立和推广党员会客厅强化对社区的服务;利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开展党群共建,实现党群工作一体化;以及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中发挥作用等等,都是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参与社会治理,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基层党群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还存在四个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在观念上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不强、主动性自觉性不够;二是定位不清。即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应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三是机制欠缺。基层党群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即怎样去做的方法、路径和机制问题,尚不完善。四是保障不足,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两新”组织党组织面临着生存危机。

要破解上述难题,就需要把基层党建参与社会治理的新鲜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大力推进基层党建的转型,提高党群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罗湖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走出具有罗湖特色的基层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