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论证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沈阳农业大学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论证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deeaefa2161479161128db

(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

该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经济学、企业管理学、部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食物生产和经营活动以及部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借助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一方面根据经济学所阐明的各种经济规律为基础,并结合食物经济再生产的特点、技术和资源等具体情况来深入研究这些规律在食物经济部门和企业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根据管理学的理论,研究食物经济中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合理计划、组织和开发利用方法,尽量降低食物经济运行成本,提高食物经济运行效率与效益,解决食物经济管理问题,确保食物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在方法论方面,该学科的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在唯物辩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为主要方法论;具体学科层面的方法论,理论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案例分析、实验与模拟,技术经济分析、制度分析方法、史学分析方法、行为分析、战略发展研究等;针对具体问题而采用的具体方法。

(五)该学科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 【重点说明与其相近学科的区别】

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相关学科主要为三类:一是技术支撑学科类,包括以农业学科、生物学科为主的食物生产类学科和以食物科学为主的食物加工类学科。二是经济类相关学科,特别是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经济学科。三是管理类相关学科,特别是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等管理学科。

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融合了食物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政策科学等多门类学科,是建立在上述食物加工类、经济类相关学科、管理类相关学科等三类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属于管理学科门类的一个分支。该学科强调运用现代经济学、现代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研究食物经济与管理问题。

二、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

【重点说明社会对该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物产业作为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会追求更营养、更便捷、更安全、更丰富多彩的食物,食物将由传统的温饱型向

健康营养型的现代消费形式转变。食物产业广泛涉及粮食、油脂加工业、奶业、畜禽业、水产业、果蔬、饮料业、制糖业、方便食物、罐头产业、营养保健食物产业、调味品、食物添加剂工业、酿酒业、发酵制品工业、食物包装机械工业、运输业、商品销售业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

目前,我国食物产业的人才要么聚焦于普通管理人才,要么聚焦于食物加工技术人才, 而现代食物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既懂食物科学技术,又熟悉食物产业体系和食物企业经营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食物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在食物产业战略决策、市场分析、原料资源采购控制、品牌经营、资本运作、营销贸易、财务融资、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都迫切需要既掌握食物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经营管理技能的、文理并具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而目前这样的人才相当稀缺,因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食物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截然分开的,培养出来的食物工程技术人才有食物专业知识,但缺乏经营管理知识;而一般的企业管理人才又因为缺乏食物工程技术的知识而难以适应食物企业的需求。“农”、“工”、“商”一体化的现代食物产业急迫需要“农”、“工”、“商”一体化的人才。

本专业从食物产业体系和价值链的角度进行食物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填补了辽宁和国内高校在该学科领域的不足,满足了社会对食物产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设置该学科的目的

【重点说明设置该学科与本单位发展目标和学科特色形成的关系】

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等学科为国家博士点授权一级学科,蔬菜学科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果树学科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设置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与我校发展目标一致,更能进一步发挥我校学科特色。我校将围绕全国现代食物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依托我校多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和食物生产流通贸易领域积累的科研成果,融学科的深化与交叉、产业发展的高度化、社会经济的成熟化,对该学科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建设,努力发展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鲜明特色的食物经济管理教学和科研基地,它将为全国现代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本单位设置该学科已具备的基础

【从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分别说明】

1.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本学科团队现有师资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9人。学科团队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合理,88%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从事经济管理、贸易方向的研究人员16人,食品科学方向研究人员6人,蔬菜、水果产业方向研究人员3人。该学科具有雄厚的学科基础,以蔬菜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具体师资队伍见表1:

表1 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姓名 周 静 吕 杰 李忠旭 冯叙桥 孟宪军 刘长江 岳喜庆 李天来 何剑斌 潘春玲 李 专 李大兵 吴朝霞 张佰清 刘晓光 景再方 杨肖丽 秦嗣军 李雁南 史宝康 梅 开 陈素琼 李明玉 性别 年龄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47 49 46 51 52 57 46 57 43 39 41 37 41 46 35 38 38 36 34 33 31 32 32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学历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硕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硕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毕业院校 沈阳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研究方向 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管理 农业产业组织与管理 蔬菜产业组织与管理 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食品制造与保藏 食品营养与安全 食品加工 设施园艺及蔬菜生理生态 营养与动物产品品质调控 技术经济与管理 战略管理与组织行为 技术经济与管理 食品营养与安全 食品工艺、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 农产品贸易 农产品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果树培育与管理 企业管理 品牌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农产品国际贸易

24 25 段丽娜 陈 明 女 男 32 30 讲师 助教 硕士 硕士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农产品国际贸易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教学科研情况

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是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高校首批硕士学位(1981年)、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4年)和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1992年);本学科在全国农经学界有重要的学术影响,曾是国务院学位办农经学科组召集人单位,参与起草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战略等研究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连续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并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人主编的教材获得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 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学科现设有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组织与管理、农村财政金融等五个学术研究方向。拥有教育部、科技部批准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农业部批准的农村经济研究所和辽宁省社科联批准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地。与台湾大学、日本北海学园大学、韩国江源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等学术单位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

近三年来,本学科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国家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问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辽宁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项,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8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24篇,被SCI、SSCI、EI、CSSCI、CSCD收录128篇,在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市民化、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如“缩小农村区域发展差距对策建议”、“农村劳动力迁移模式及转换机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测度:理论与方法”、“生猪价格波动成因及对策”等成果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收录或转载。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被全国社科办《成果要报》刊载,送国家领导人参阅。32项研究成果被辽宁省政府及地方政府决策部门采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中,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师资团队共争取各类纵向课题33项,其中部委级专项3项,省级专项25项,其他项目5项。扩大社会服务,争取横向课题13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等专业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25篇,EI检索论文14篇,出版专著或教材18部,项目获得各类奖励16次。师资团队主持纵向课题情况、主持横向课题情况、发表CSSCI收录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情况、国外收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