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备课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专题二备课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097831d1f34693dbef3e86

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集体备课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

主备人:石宝萍

【文本分析 】

《想北平》属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这是一篇写北平的写景抒情散文。本文作者老舍先生运用质朴流畅的语言,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来描写自己心中的北平,表现了作者与故乡那亲如母子的关系,传递了对故乡浓浓的相思之情。文章语言平实中不乏生动,自然中流露真情,特别是其文章中的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散文这种文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基本掌握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对散文这种充满情感的文章的兴趣也越来越强。在散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采用反复朗读、仔细品味语言的方法来达到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并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精巧的艺术手法表达深刻的情感。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习散文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特点,感受老舍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交流体会北平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出喜爱的语句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散文用对比、衬托手法,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那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 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 今天,让我们与老舍一起去体验北京的生活,感受他内心深沉的情感。 二. 作家作品简介:

1.了解作家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正红旗人,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是一位“京味儿”十足的作家。“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在他一岁的时候父亲在八国联军与义和团的战斗中阵亡了,从此以后他们家的生活就变得十分困顿,完全靠着他母亲一个人给人家洗衣服、缝衣服养活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可以说老舍的母亲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管是在为人还是处事方面他的母亲都给他做了很好的示范,所以老舍对他的母亲有着很深的感情。

1

2.了解创作背景

《想北平》写于1936年,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1936年,一个刻骨铭心的时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这篇散文。 三、朗读,感知品味文章内容 (一)正音

廿(niàn) 黏(nián)合 什刹(shí chà)海 匀调(tiáo) 橘子(jú zi)菜圃(pǔ) (二)解题

1、标题为什么说是“北平”而不是“北京”? 那时候的北京不叫北京而叫北平。 2、想北平对老舍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在北平,想家。

3、作者为什么不用“写”,而用了“想”?

“想”带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地描写,最多只是惊叹,赞美。“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三)与文本对话,明确作者对北平的爱

1、阅读(1-3自然段),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感受作者对北平是怎样的“爱”。

第1节:“我的北平”

第2节:“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

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第3节:“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可是我说不出来。”

2、阅读(4-7自然段),思考作者“爱”北平什么。

问题: 这样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北京,作者在文中 “想” 了它哪些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概括它的总体特征。 想到北平:环境-动中有静 布局-布局匀调

物产-贴近自然

3、鉴赏艺术手法,品味作者怎样写“爱”北平。 (1)阅读第2自然段,明确类比手法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想讨他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明确:将爱北平与爱母亲类比,体现对北平深沉炽热的爱。 (2)阅读第4自然段,明确对比衬托手法 巴黎 历史都城 北平

2

太 热 闹 ——— 也有热闹,但动中有静 太 空 旷 ——— 复杂而有个边际 寂苦 、疲乏 ——— 舒适、踏实、安全 (咖啡与酒) (温和的香片茶)

明确:运用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突出北平动中有静的特点。 (3)阅读(6-7)自然段,明确

将“美国包着纸的橘子”与“北平带着霜儿的玉李”对比

将“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与“从外面说,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突出北平贴近自然的特点。

(四)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度体会作者的情感。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明确:把那种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升华到顶点,语言上简洁自然,呼应主题,升华情感。一句简单的结

尾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五)语言揣摩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 ②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 ③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 .. ④可是到底可爱呀。 .

⑤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 . 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

总结:这些词语充分表达了作者深爱北平的感情,也具有浓浓的北京韵味。 2、体会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表达作用。 ①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

“要说”是因为爱北平,“说不出”是感情太深,难以言传。

②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

“这个”指言语不能表现我的心情。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 “浸”和“啼”,写出了我和北平血肉相连的关系与我对北平深切的爱。 ④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 用音乐和图画表现我对北平说不出的爱。

⑤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 北平的文化哺育和熏陶了我,使我具有北京人的性格。

⑥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 表现北平的复杂却有边际,能触摸到它的历史和文化。 ⑦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 写出作者生活在北平的安适感。

⑧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 说明北平离农村很近,接近自然。

3

⑨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 说明北平的蔬菜新鲜。

⑩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

突出美国的水果不如北平的水果自然香甜。表现作者对北平的偏爱之情。

以上三句都表现北平接近自然。——“一枝一叶总关情”,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 总结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2、通俗明白。3、幽默诙谐。 板书:

特点概括: 动中有静 想北平 → 布局匀调 贴近自然 艺术手法:对比反衬

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2、通俗明白。3、幽默诙谐。 四、课堂总结并布置作业 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在人们的心目中故乡都是美丽的,在游子的心中故乡更是那割舍不掉的牵挂。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想必同学们学完了这篇文章也一定有所收获或感受,这次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描写故乡的文章,要求运用对比的手法,长短不限。”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畅谈你们家乡的那些让你牵挂的人、景、物,最后以一篇小作文的形式交上来。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主备人:景栋

教学目标:

1、通过“异乡”和“故乡”的对比解读,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 2、揣摩本文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从文化内涵上理解故乡 教学重点:

1、人在故乡与异乡的生活状况以及感受 2、深刻体味本文富有哲理和情思的语言 教学难点: 故乡、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

解说:第三专题的标题“月是故乡明”。

师: 我们,看一下第三专题的标题是“月是故乡明”,回忆一下,这句话出自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