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发展心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195f7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0

第一章 绪 论

(一)识记

1、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3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 2、社会化

个人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

3、年龄特征:(两个部分,四个方面)

1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大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2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两个部分:

1人的认知过程 2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四个方面:

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言语的发展 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创始人 119世纪后半期

2德国生理学家和是实验心理学普莱尔

3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儿童心理学著作 5、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1927年《发展心理学概论》

6、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演变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心理学家是那些人?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莱格率先作出研究

3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二)领会

1、研究年龄特征范围包括的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两个部分:

1人的认知过程 2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四个方面:

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言语的发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识记

1、弗洛伊德人格及其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

提出了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2、观察学习、同化、顺应

1

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同化:刺激之加于同化的结构而引起反应。 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中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 陈鹤琴 (二)领会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1口唇期(0-1)吮吸 2肛门期(1-3)排泄

3前生殖器期(3-6)亲子依恋(恋母) 4潜伏期(6-11)平静时期 5青春期(11-13)摆脱父母

2、华生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行为主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观察到的行为2否认遗传的作用3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3、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及各阶段特点分别是什么? 1感知运动阶段(0-2) 2前运算思维阶段(2-7)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 4形式运算阶段(12-15)

4、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思想。

三个问题:1最近发展区思想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三)应用

1. 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启示。(作为知识点掌握) 1婴儿期(0-2)信任感和不信任感的矛盾,满足生理需要。 2儿童早期(2-4)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 3学前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学龄期(7-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 6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8成年晚期(50-死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

2.试述斯金纳的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 首先,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其次,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使行为不至于消退

最后,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认为强化不及时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

强化分为积极强化作用和消极强化作用,其作用的效果都是增加反应的概率。

2

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提倡强化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识记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作出说明。 预测是根据研究形成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变化发展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作出推断。 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2、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及优缺点 横断研究

①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 ②缺点: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测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纵向研究

①优点: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②缺点:一是样本的流失,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从而造成样本的丢失;二是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 (二)领会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①年龄是一特殊的自变量②研究对象年龄跨度大③研究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测的无关变量的产生④研究对象是有思想情感和个性的人,使结果的科学性及客观性难以把握。

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

(一)识记 1、胎儿期的界定

胎儿的定义是“从受孕到从子宫娩出前的小儿”。

2、胎儿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整个孕期发展的关键期是哪一阶段 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8-40周)。 胚胎期阶段(最关键、最敏感期) (二)领会

1、影响胎儿正常发展的诸因素

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③母体因素:情绪、营养、患病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识记

3

1、大脑单侧化、习惯化

大脑单侧化: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

习惯化:由于刺激重复发生而无任何有意思的结果致使个体对这种刺激(例如警报、防御、攻击)的自发反应减弱或消失的现象。改变刺激的形式或结果,可能使习惯化了的反应重新发生。 习惯化是指婴儿对于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2、婴儿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哪部分

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3、(母婴)依恋的含义及婴儿依恋的类型、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母婴)依恋的含义: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

类型:①安全型依恋②回避型依恋③反抗型依恋

发展阶段: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 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③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 ④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4、吉布森的视崖装置实验

把婴儿或小动物放在视崖上,观察他们是否能知觉这种悬崖并进行躲避。 5、婴儿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

婴儿已具有了用语言标示自我的能力,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客体中认识自己,用语言标示自己,表明婴儿已具有明确的客体我。 (二)领会

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8个月 毛巾实验)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头-肩-腰-腿-脚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头-躯体-手 2、婴儿笑的发展阶段 (三)应用

1、言语获得理论主要有哪几种学说,各学说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①强化说: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无论是操作性还是经典性)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语法是生成的;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③模仿说:奥尔波特,哈里斯和哈塞默。婴儿的语言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的。怀特赫斯特提出“选择性模仿”,认为婴儿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有所创造、有所选择的。

④认知学说:皮亚杰。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认知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动作的发展与协调才产生了逻辑,因此才导致了语言的产生。

⑤相互作用论:强调内部经验和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语境。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