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02-2020年新高考化学实战模拟10套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试卷02-2020年新高考化学实战模拟10套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4e7d58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7

选项 实验操作 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 现象 结论 A 生成白色沉淀 Ba(ClO) 2溶液 向Co2O3中滴入浓盐酸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 产生黄绿色气体 溶液变为红色 有白色沉淀和气试样己氧化变质 B C 氧化性:Co2O3>Cl2 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AlO2-与HCO3-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D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 体产生 【答案】B

【解析】A、若试样没有变质,B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a2SO3氧化成Na2SO4,Na2SO4与Ba2+形成不溶于稀盐酸的BaSO4沉淀,错误;

B、Co2O3中滴入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则浓盐酸被氧化成Cl2(Cl2为氧化产物),Co2O3为氧化剂,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Co2O3?Cl2,正确;

C、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待测液中可能只有Fe3+不含Fe2+,检验Fe2+应先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红,错误;

D、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发生反应:NaHCO3+NaAlO2+H2O=Na2CO3+Al(OH)3↓,只有白色沉淀,不是双水解反应,是“强制弱”的复分解反应,错误; 答案选B。

9.MnSO4·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微红色斜方晶体,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硫酸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I烧瓶中放入的药品X为铜屑

B.装置II中用“多孔球泡”可增大SO2的吸收速率 C.装置III用于吸收未反应的SO2

D.用装置II反应后的溶液制备MnSO4·H2O需经历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的过程

【答案】A

X可能为亚硫酸钠,【解析】由实验装置可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Cu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II中“多孔球泡”可增大SO2的吸收速率,二氧化硫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MnSO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晶体,Ⅲ中NaOH溶液可吸收尾气,以此来解答。 A.Cu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X不可能为Cu,A项错误;

B.装置Ⅱ中用“多孔球泡”,增大接触面积,可增大SO2的吸收速率,B项正确; C.Ⅲ中NaOH溶液可吸收尾气,C项正确;

D.用装置Ⅱ反应后的溶液制备MnSO4?H2O,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可得到,D项正确; 答案选A。

10.绿水青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

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已知:NO+NO2+2OH-=2NO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CO3、CaSO4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的反应为:NH4++5NO2-+4H+=6NO↑+4H2O D.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答案】D

A.二氧化碳、CaSO3,【解析】二氧化硫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碳酸钙、亚硫酸钙,则固体1中主要含有CaCO3、A错误;

B.X可以是空气,且至少保证生成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即可,不需过量,B错误;

C.处理含NH4+废水时,生成无污染的气体氮气,发生的反应为:NH4++NO2-=N2↑+2H2O,C错误; D.CO与石灰乳、NaOH均不反应,则气体2为CO,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正确; 答案为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4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

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 = 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Ca + 2Cl--2e- = CaCl2 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C.没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 g Pb

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 【答案】D

【解析】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错误;

B、放电过程为原电池,阳离子Li+向正极移动,错误;

C、每转移0.1mol电子,生成0.05mol Pb,质量为10.35g,错误;

D、常温下,电解质不能融化,不导电,不能形成原电池,故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正确。 答案选D。

12.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I、NaBr、Na2SO3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l 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2 mol NaCl

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 C.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

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1- 【答案】AB

【解析】A、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Na2SO4、HCl,因此溶液蒸干后最多得到2molNaCl,故正确; B、SO32->I->Br-,I-全部氧化,NaBr、Na2SO4,还原性:当氯气把SO32-、则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为NaCl、故正确;

C、还原性SO32->I->Br-,当加入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有I2产生,氯气不一定过量,故错误; D、氯气先氧化SO32-,Na2SO3+Cl2+H2O=Na2SO4+2HCl,通入Cl211.2L体积时,消耗Na2SO3物质的量

为0.5mol<1mol,因此I没有被氧化,故错误。

13.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所示。H+,O2,

NO3-等共存物的存在会影响水体修复效果,定义单位时间内ZVI释放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t,其中用于有效腐蚀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②③④均在正极发生

B.单位时间内,三氯乙烯脱去amolCl时ne=amol C.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10H++8e-=NH4++3H2O D.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粒径ZVI的投入量,可使nt增大 【答案】B

【解析】A选项,由修复过程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①②③④均为得电子的反应,所以应在正极发生,故A正确;

B选项,1 mol C2HCl3转化为1 molC2H4三氯乙烯C2HCl3中C原子化合价为+1价,乙烯中C原子化合价为-2价,时,得到6 mol电子,脱去3 mol氯原子,所以脱去a mol Cl时ne = 2a mol,故B错误;

C选项,由示意图及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写出如下转化NO3_ + 8e_ — NH4+,由于生成物中有NH4+所以只能用H+和H2O来配平该反应,而不能用H2O和OH_来配平,所以 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_ + 10H+ + 8e_ = NH4+ + 3H2O,故C正确;

D选项,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微粒ZVI的投入量,可以增大小微粒ZVI和正极的接触面积,加快ZVI释放电子的速率,可使nt增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CH3NH2+H2O甲胺(CH3NH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一元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

CH3NH3++OH-常温下,

向20.0mL0.10mol/L的甲胺溶液中滴加VmL0.10mol/L的稀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相关微粒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