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dfb62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93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一、典例引领

新的环境观是在人类长期与环境共存和斗争中形成的,有利于人类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符合新的发展观的是( ) A.征服自然 B.天人合一

C.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D.人地归一

2.下列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是( )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 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1.A 2.C [第1题,征服自然的观点强调人是万物臣服的精灵,是自然界的主人。新的发展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或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第2题,超载放牧会造成草场退化;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能严禁砍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都不符各新的环境观。] 二、考点透析

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核心 思想 征服论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境观,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行为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1 / 1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表现 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行为 结果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实现可坏等问题 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 经济发展不只代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①经济量的增长;②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③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三、题组训练

1.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其延续多年的“稻、鱼、鸭”共生农业是以种植优质稻为主,

以鱼、鸭为附属产品的一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图10为元阳梯田“稻、鱼、鸭”农事安排图。

请分析在“稻、鱼、鸭”立体农业中,养殖鱼和鸭对水稻牛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鱼和鸭吃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可减少农药使用,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鱼和鸭的排泄物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单产;鱼和鸭来回游动可松动稻田土壤,有利于水稻生长。 2.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粘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

2 / 1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地带,微塑料越多。

推测微塑料的来源,并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

【答案】来源:暴露在环境中的各种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危害: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吸咐有毒有害物质,颗粒小,易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高等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

据材料,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说明其来源为各种塑料制品、含有塑料纤维的衣物、日化用品中的微塑料等。危害主要是分析其对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人身安全等的影响。

3.澳大利亚悉尼的维多利亚公园社区是占地 24 公顷的综合开发项目,包括高密度住宅、商务及零售设施,图 7 为该社区根据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设计的雨水利用方案示意图。这样的设 计使社区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是路面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的 一道独特风景线。

根据图文材料简述图 7 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并指出该设计衍生出的新功能。 【答案】主要目的: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净化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任答3点得6分)新功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利用工程设计,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

【解析】设计方案中的湿地、蓄水池等可以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

3 / 1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等作用;泥炭层、湿地还可以起到净化作用,使得水体可以再利用;这些湿地、公园还可以充当生物栖息地,起到生态保护功能。

设计方案营造的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精巧的工程设计,可以起到科教的功能。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材料。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红壤区现有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说出Ⅱ坡度范围内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答案】水土流失;南方红壤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多大雨暴雨;Ⅱ区域坡度比较陡,如滥伐林木或开垦为耕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种植经济林木。 【解析】

据材料可知,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较大,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容易形成水土流失。从图中可以看出,18°到24°的地区,流水冲刷严重,需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木业用地,适宜种植经济林木。

5.材料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太湖开始围网养殖大闸蟹。“好水养好蟹”,随着太湖大闸蟹声名鹊起,养殖户为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断扩大围网面积进行高密度养殖,太湖养蟹最多时围网面积达20.43万亩。高密度围网养蟹导致了湖泊底部的水草剧减,围网区更无水草生长。人为投饵和控制病害是湖泊围网养殖

4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