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北伐军和北洋军阀的军事力量对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1927年北伐军和北洋军阀的军事力量对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1e9b6f011ca300a6c39031

第十五军军长 贺国光 副军长(无考) 第十六军军长 米振标 副军长张继武 二 孙传芳五省联军

孙传芳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是曹锟、吴佩孚直系军阀集团倾覆后,继起的一支直系军阀集团。孙传芳在直系军阀集团中属于晚辈,清末在日本士官学校卒业后,即在北洋军第二镇任下级军官,民国后随第二师驻湖北,历任团、旅长。1921年夏,湘、鄂战争爆发,两湖巡阅使王占元战败下野。时孙任中央陆军第十八师师长,督率鄂军各部抗击赵恒惕湘军的进攻,被继任两湖巡阅使的吴佩孚所赏识,任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防御川军,旋调任中央陆军第二师师长。

1922年10月,驻闽北的皖系军阀王永泉,在徐树铮的策划下,联合困据赣南的孙中山的北伐军许崇智部攻入福州,驱逐投靠直系的福建督军李厚基。曹锟命令孙传芳为援闽总司令,于翌年春率第二师及周荫人第十二师抵闽,遂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福建督理,旋任闽、粤边防督办。孙传芳将王永泉、许崇智逐出闽南后,即将闽事交给周荫人,又奉曹、吴之命率部入浙,任闽、赣联军总司令。当1924年齐燮元、卢永祥两军在江浙战争中处于胶着状态时,孙传芳指挥生力军突破仙霞岭防线,抄袭浙沪联军后路。卢永祥失败下野,孙任闽浙巡阅使。但在北方的直奉之战,由于冯玉祥倒戈,曹、吴直系军阀遭到惨重失败。于是张作霖又派奉军护送卢永祥回上海,委任奉军高级将领杨宇霆、姜登选分任苏、皖两省军务善后督办。从此,孙传芳对奉系军阀处于亦战亦和的局面。

1925年夏,奉军驱逐齐燮元,吞并苏、皖两省后,为巩固其军事态势,曾与孙传芳达成上海互不驻军的协议。但奉系军阀在苏,皖的势力获得巩固后,即于是年秋,派张学良率兵驻沪。张作霖乘战胜曹、吴的声威沿津浦路南下,咄咄逼人,关内所有割据一方的实力派,皆人人自危。孙传芳与冯玉祥国民军系达成默契,并取得吴佩孚的支持后,遂联合皖、苏两省直系残余势力,于10月10日对进驻苏、皖的奉军进行反击。张作霖已觉察到将受到孙、冯的联合夹击,内部郭松龄又生反侧,遂将奉军撤回北方。孙传芳率军追赶到徐州与张宗昌直、鲁军打了几仗,收兵回到南京,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

孙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后,除自兼浙军总司令外,为了团结直系势力,又分别任命陈调元、马联甲、周荫人、方本仁为苏、皖、闽、赣军总司令,从而形成了比民国初年冯国璋集团还强大的长江流域的直系军阀集团。但不久孙联冯(国民军)反奉策略即遭吴佩孚联奉击冯之决策所破坏。正当吴佩孚联合张作霖对冯玉祥军在南口剧战时,国民革命军进入湖南,很快打下岳州。吴急率部回鄂,邀孙传芳率军出萍乡抄北伐军后路,自率鄂、豫军主力与革命军在汀泗桥决战。但孙师吴故技,坐视不救。吴被北伐军打败,逃回河南。北伐军旋即进入江西。孙传芳投入苏、浙、皖、赣军队与北伐军决战。孙军主力为久经战阵的北洋军,作战能力较吴佩孚新败之余的鄂、豫直军为强,因此在赣西曾给蒋介石嫡系王柏龄等师以沉重打击。但北伐军毕竟是新锐之师,又取得工农群众的支持,而五省联军虽号称二十万众,但附孙不过年余,根基不稳。因此,孙在江西与北伐军剧战一个半月后,即被打败,退回南京。这时吴佩孚已是日暮途穷,不能再有所指望,孙遂只身去津乞援于张作霖。

1926年11月19日,孙北上天津,又成为张作霖麾下的战将。11月29日,由孙传芳等领衔推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张也任命孙和张宗昌为副总司令。孙投奉后,五省联军就陷于土崩瓦解。方本仁早已投降北伐军,并为北伐军策反赣军;一贯见风使舵的陈调元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军的军长;浙江则夏超独立被扑灭后,又有陈仪的独立。周荫人退入浙江的军队和孟昭月部,都控制不住局势;共产党人又领导上海工人连续举行暴动,最后收复上

海。1927年初,张宗昌在孙传芳的请求下,率五万直、鲁军填防京沪沿线,孙传芳部队撤到江北淮阴、海州一带整理。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多为收编败兵和土匪而成,不仅纪律败坏,到处骚扰人民,而且战斗力亦极弱,经北伐军的几个冲击,即溃逃徐州。 当时孙传芳、张宗昌两军在北伐军打击下已溃不成军,如北伐军能乘胜直追,不难一举歼灭。不料在孙、张两军退过陇海线后,国民党的武汉和南京两政权矛盾激化,为防止武汉唐生智、张发奎两军进攻,何应钦、白崇禧将追击孙、张败军的蒋、桂两军主力撤回江南,使孙,张获得喘息时间。孙部在山东经过整顿补充,又恢复了战斗力,于6月18日领衔拥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后,即于8月24日率所部十个师于浦口、江阴间横渡长江,分两路拼死进攻南京。经何应钦、白崇禧率蒋、桂两军主力奋勇阻击,战况异常激烈。至30日,孙军被歼三万余人,残部退回江北,只剩下二三万人。张作霖认为孙敢打敢拼,虽败犹勇,深为嘉许,特予补充械弹。孙部在沧州整补训练后,经张作霖派往鲁西战场,去抵御冯军孙良诚部的攻势。当孙正率部向冯军发动攻势时,张宗昌却不通知孙即率直、鲁联军撤出津浦线正面战场,致孙军后路被切断,在突围中,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孙军撤到天津附近时,张学良、阎锡山均竞谋收编,后由王金钰率领投降蒋介石,编为四十三、四十七两个师。苏、皖部队,则早由陈调元、王普率领投蒋,编为四十六、五十五、五十七等师,成为蒋介石打内战的工具。蒋军中的王金钰、上官云相、阮肇昌、裴昌会、施中诚等,均系出身五省联军的将领。

孙传芳五省联军编制经过几次变化,现仅将其驱逐奉系、进驻南京时的编制列下: 浙闽苏皖赣联军总司令孙传芳(1925年10月10日至1927年2月) (一)浙军

起源于清末新军第二十一镇,辛亥光复后编组为南京临时政府的陆军第六、第二十五两师。袁世凯称帝,浙江独立,将浙军改为第一、第二两师。1917年段祺瑞当政,任命杨善德为浙江督军,率北洋陆军第四师驻松江和沪杭线:以后又以第十师师长卢永祥继杨为浙江督军。从此北军进入浙江。但因北军兵力有限,各师长仍委派与北洋有关系的浙籍军人充任,以示羁縻。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孙传芳率闽、赣联军入浙。浙军潘国纲第一师放弃仙霞岭,孙军长驱直入,陈兵沪浙咽喉松江,配合齐燮元的苏、皖、鄂、豫联军打败卢永祥、何丰林的浙沪联军,吞并了皖系的浙江、上海两块地盘。

江浙战争后,齐燮元、孙传芳分别收编了卢永祥、陈乐山的北军和浙江地方部队。因段祺瑞任执政后,谋收回其皖系部队,密令陈乐山、何丰林等来沪招收旧部,孙遂彻底改编北军。浙军潘国纲亦有反复,孙曾有意遣散,陈仪与孙系日本士官同学,由陈代为疏通,始得保存,后来成为响应北伐军驱逐孙传芳的一支军事力量。 现将北伐战争时期浙军编制列下: 浙军总司令卢香亭(1925年)

浙军第一师师长 陈仪(原浙江第二师) 浙军第二师师长 卢香亭(原北洋军第二师) 浙军第三师师长 周凤岐(原浙江第二师) 浙军第四师师长 谢鸿勋(原北洋军第四师)

浙军第四混成旅旅长 张庆昶(原江西北洋军第一师) 浙军第六混成旅旅长 彭德铨(原福建第一混成旅) 浙军第七混成旅旅长 王金钰(原湖北第五混成旅) 浙军第八混成旅旅长 颜景崇(孙传芳嫡系)

浙军第十混成旅旅长 孟昭月(孙传芳嫡系)

浙军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 张俊峰(孙传芳在闽扩编的部队) 督署卫队团团长 李宝璋 浙江保安队统领 夏超 炮兵团团长 张国威 (二)闽军

清末福建新建陆军为第十镇,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临时政府的陆军第十四师;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又被袁世凯缩编为中央第十一混成旅,王骐为旅长。北洋陆军第四师臧致平第七旅驻闽后,改为中央第十混成旅。刘冠雄率北洋陆军第十师十九旅来闽,后改为中央第十四混成旅,王献臣为旅长。李厚基又招募三千北籍壮丁,编为福建第一旅。护法战争中,陈炯明粤军入闽时,李厚基为拒陈,又大募北籍壮丁运闽扩军,升编第十混成旅为福建陆军第二师,臧致平为师长;第十四混成旅升编为福建陆军第三师,王献臣为师长;又扩编第一旅为混成旅。徐树铮又调王永泉率奉军补充旅入闽,后改为中央第二十四混成旅。 直皖战后,李厚基背段投直,段系军人臧致平、王永泉等联合孙中山系的粤军许崇智驱逐李厚基,在徐树铮的导演下,在福州成立建国制置府。北京政府任命李厚基为讨逆总司令,萨镇冰为副司令,率海、陆军自厦门反攻,并令毅军常德盛师自赣入杉关声援。李、萨很快被臧致平战败;常德盛亦在王永泉、许崇智两部阻击下,退回江西。曹锟、吴佩孚乃命孙传芳率其北洋陆军第二师,并指挥周荫人的北洋陆军第十二师,于1922年冬,分由鄂、赣援闽。

孙传芳、周荫人率军入闽后,即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福建督理。改任王永泉为兴、泉、永护军使,命王率军进驻泉州进攻闽南民军,臧致平、王永泉被孙传芳打败后,其残部由臧致平、杨化昭率领突围经赣、闽边入浙,投奔卢永祥。李烈钧赣军亦被林虎瓦解,何成濬、方声涛收编的民军亦纷纷降孙。

1924年夏,江浙战起,孙传芳率军入浙,即由北京政府任命周荫人为督理。周即将留闽各军进行整编,福建从此纳入直系军阀统治之下。直到1926年秋,何应钦率北伐军入闽,李厚基、林虎残部曹万顺、余仲骐等率部降何,分布闽南、闽北的前讨贼军民军各部亦纷纷起义。周荫人始于当年底,率所部北军入浙,与孙传芳军汇合。 现将周荫人统治福建时期闽军编制列下: 闽军总司令周荫人

中央第十二师师长 周荫人(原北洋陆军陈光远十二师) 福建第一师师长 张毅(李厚基部张清汝残部) 福建第二师师长 李凤翔(李厚基部王献臣残部)

福建第三师师长 刘俊(周荫人嫡系,原十二师二十四旅) 福建第四师师长 孙云峰(周荫人嫡系,原周之卫队旅) 中央第二十九混成旅旅长 孔昭同 中央第三十混成旅旅长 苏埏

福建第一旅旅长 童胜标(王永泉残部) 福建第五旅旅长 吴大洪(民军高义残部) 福建补充旅旅长 蒋启凤(周荫人嫡系) 海军陆战队旅旅长 林忠(杨树庄部海军) (三)苏军

江苏为清末南洋大臣驻节地,与北洋大臣驻地直隶同时建立新军,曾建有新军第九镇及第七镇十三协、第十二镇二十三协。武昌起义,南洋新军群起响应,光复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迎孙中山为大总统。为筹备北伐,黄兴、陈其美等曾将东南四省起义军扩编为二十九个师。迨清帝退位,南北议和,孙、黄认为革命已告成功,又加军饷无着,即大肆裁减革命军队。及至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黄兴守南京之兵力,仅有两个师,以致很快为冯国璋所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出走,袁世凯任命张勋为江苏督军。张部辫子兵纪律极坏,在南京城烧杀奸淫,无所不为,引起了列强驻华使节的抗议。袁乃撤下张勋,改委冯国璋为江苏督军。冯率所部禁卫军及北洋陆军第五混成旅进驻沪宁沿线各城市,始将辫子兵赶往江北。但冯对革命军亦竭力削弱,除陈其美的沪军全被遣散外,苏军亦被裁编为二个师另三个混成旅。

1917年7月,冯国璋继黎元洪代理大总统,率其禁卫军及第五混成旅去北京。李纯经冯推荐,继任江苏督军,率其北洋陆军第六师,由赣来苏。李督苏三年,调停南北战争,对苏省军事很少变动。李死,齐燮元继任苏督。当时直、皖矛盾已成水火,于1920年7月发生直皖战争。齐为夺皖系的淞沪地盘,将苏省军队扩编成五个师另六个混成旅。1924年江、浙战争后,除升编陈调元混成旅为师外,又收编卢永祥部第十师及臧致平、杨化昭部两个旅。 二次直奉战后,奉军南下,齐燮元被张宗昌战败下野,卢永祥又收回其皖系部队,并将齐燮元的第六、第十九及苏军第二师遣散。非齐嫡系的苏军及通段的陈调元师,均被保留。陈且被段委为江苏军务善后帮办。及至张作霖要挟段委奉军将领杨宇霆、姜登选分任苏、皖督办,遂有孙传芳联络苏、浙、皖军队驱逐奉军之役。战后孙传芳对苏军又进行整编,共编成四个师另五个旅,其编制如下: 苏军总司令 郑俊彦

中央陆军第十师师长 郑俊彦(原皖系卢永祥第十师) 江苏第一师师长 白宝山(原张勋巡防营) 江苏第三师师长 马玉仁(光复时扬军徐宝山部) 江苏第一旅旅长 杨庚和(皖系杨化昭第二四旅) 江苏第二旅旅长 李启佑(皖系臧致平旧部) 江苏第三旅旅长 马登瀛(张宗昌入苏部队收编者) 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 冯绍闵(原蔡成勋北洋第一师) 江苏第七十六旅旅长 张仁奎(光复时苏军第四师) 省防军第一旅旅长 张立中(光复时苏军第二师) 炮兵旅旅长 魏朝彦 (四)皖军

民国以来皖省长期被倪嗣冲、张勋等旧巡防营盘踞,1925年夏,奉军南下,北京政府任命姜登选为安徽军务善后督办,编并皖军为三个混成旅。当年冬,孙传芳起兵驱奉,北京政府改任陈调元为军务善后督办。陈率苏军一个师入皖后,又编并了皖军第一混成旅,所谓皖军,仅余马祥斌、王普两旅而已。现将陈调元入皖后安徽军队编制如下: 皖军总司令 陈调元 第六师师长 陈调元 第一混成旅旅长 毕化东 第二混成旅旅长 马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