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北伐军和北洋军阀的军事力量对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1927年北伐军和北洋军阀的军事力量对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1e9b6f011ca300a6c39031

贺耀组、叶开鑫等几个军,均迅速调来投入龙潭战场。孙军方面,在龙潭遭到国民党军反击的第三天,总指挥刘士林即弃军逃走。各师长也丧失信心,纷纷溜回江北。张宗昌军被沿陇海路西进的冯玉祥军所牵制,不能抽调部队援助孙军。故战至8月31日,渡江孙军战死者近万;被俘者万余人;其余分乘小船或泅水逃命。孙军六、七万人的装备,全部丧失。国民党军利用所获装备,将何应钦军扩编为两个军,李宗仁军扩编为两个军。龙潭之战,以孙传芳军彻底失败而告终。

现将龙潭之战的双方战斗组织序列列下: (一)孙传芳军方面

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 第一路总指挥 郑俊彦 第三师师长 李松山 第七师师长 梁鸿恩 第十师师长 郑俊彦 第十四师师长 李俊义 第二路总指挥 刘士林 第四师师长 上官云相 第八师师长 崔锦溎 第九师师长 段承泽 第十一师师长 马宝珩 第十二师师长 陆殿臣 第十三师师长 刘士林 第三路总指挥 马玉仁 江苏第三师师长 马玉仁 (二)国民党军方面 第三路军总指挥 李宗仁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 副军长 夏威 第一师师长 李明瑞 第二师师长 陶钧 第三师师长 胡宗铎 第一路军总指挥 何应钦 第一军军长 何应钦 第一师师长 刘峙 第二师师长 顾祝同 第十四师师长 卫立煌 第二十一师师长 严重 第二十二师师长 陈继承 第十四军军长 赖世璜 第十七军军长 曹万顺 第四十军军长 贺耀组 第四十四军军长 叶开鑫 第六节 国民政府宁、汉双方兵力

孙传芳 1926年冬革命军攻占武汉、南昌后,国民党左派,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为迁都问题,发生了争执。左派主张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由广州迁武汉;而蒋介石则坚持主张迁都南昌,由他控制中央的党权和行政权。翌年春,已迁都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召开第二届三中全会,选举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宋子文、徐谦五人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决定取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名义,另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以限制蒋介石的独裁。而国民党右派也举行中央监委会议,决定分共清党,在南京另成立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推胡汉民、张人杰、伍朝枢、古应芬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从此公开形成了南京与武汉两个中央对峙的局面。 1927年6月,蒋介石宁方的军队攻占徐州,冯玉祥的军队也与武汉北伐军会师郑州。冯玉祥为调停国民党的宁汉纠纷,连续召开郑州和徐州会议,确定了武汉方面分共清党;蒋介石下野;宁汉合流,由沪、宁、汉三方中委组成特别委员会,以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蔡元培、李烈钧为常委。汪精卫派反对南京特委会。盘踞两湖的张发奎、唐生智支持汪派,陈兵九江、安庆,进逼南京。8月,张发奎借追击叶挺、贺龙南征军之机,率军回粤,夺取广东地盘。及唐生智被程潜、李宗仁战败下野,汪精卫派失势,唐军被李宗仁收编,桂系军阀暂时控制两湖,结束了宁汉分裂的局面。

现将当时武汉和南京双方掌握的部队及中立派的军队列下: 一 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兵力(1927年6月)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参谋长 白崇禧 第一路军总指挥 何应钦 第九军军长 顾祝同 第三师师长 涂思宗 第十四师师长 卫立煌 第二十一师师长 严重 第十四军军长 赖世璜 第一师师长 熊式辉 第二师师长 谢杰

第十七军军长 曹万顺 副军长 李明扬 第一师师长 余仲麒 第二师师长 杜起云 第三师师长 苏世安 第二十六军军长 周凤岐 第一师师长 伍崇仁 第二师师长 斯烈 独立第四师师长 张贞 第二路军代总指挥 白崇禧 第一军军长 刘峙 第一师师长 薛岳 第二师师长 刘峙 第二十二师师长 陈继承 第三十七军军长 陈调元 第一师师长 岳盛宣 第二师师长 丁翰东

第三师师长 安树珊 第四十军军长 贺耀组 第一师师长 谷正伦 第二师师长 杨永清 第三师师长 毛炳文 第三路军总指挥 李宗仁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 第一师师长 夏威 第二师师长 胡宗铎 第三师师长 钟祖培 第十军军长 王天培 第二十八师师长 王天锡 第二十九师师长 杨胜治 第三十师师长 王天生 教导师师长 潘善斋 第二十七军军长 王普 第三十三军军长 柏文蔚 第一师师长 袁家声 第二师师长 张克瑶 第四十四军军长 叶开鑫 第一师师长 邹振鹏 第二师师长 蒋锄欧 独立第五师师长 马祥斌

二 汪精卫武汉政府的兵力(1927年6月)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唐生智 第一方面军总指挥 唐生智 第八军军长 李品仙 第一师师长 张国威 第二师师长 吴尚 第三师师长 李云杰 第三十五军军长 何键 第一师师长 叶琪 第二师师长 刘建绪 第三师师长 陶广 第三十六军军长 刘兴 第一师师长 廖磊 第二师师长 唐哲明 第三师师长 周维寅 独立第一师师长 熊震 独立第二师师长 王锡焘 独立第三师师长 门炳岳

独立第四师师长 贺对廷 独立第五师师长 陈汉章 独立第六师师长 许克祥 独立第七师师长 章亮琛 湖北独立第一师师长 程汝怀 湖北独立第二师师长 陈克鉴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张发奎 第四军军长 黄琪翔 第十二师师长 吴奇伟 第二十五师师长 李汉魂 第二十六师师长 陈芝馨 教导第一师师长 邓龙光 教导第二师师长 黄振球 第十一军军长 朱晖日 第十师师长 蔡廷锴 第二十四师师长 叶挺 第二十军军长 贺龙 第一师师长 贺锦斋 第二师师长 秦光远 第三师师长 周逸群 三 骑墙派的兵力 第五路军总指挥 朱培德 第二军军长 鲁涤平 第三军军长 朱培德 第六军军长 程潜 第九军军长 金汉鼎 第十三军军长 陈嘉佑 第十五军军长 刘佐龙 新编第五军军长 贺国光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和国、奉双方兵力 一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

蒋介石,浙江奉化人,父为盐商。幼年在家塾读四书五经,中日战争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后去日本士官学校炮科学习,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武昌起义时,回国任沪军都督陈其美部黄郛第二十三师的联队长。讨袁护国时,任居正在山东组织的绿林武装——中华革命军的参谋长。护法战起,一度赴粤参战,旋返上海与张静江、戴季陶混迹于证券物品交易所,做第五十二号经济人。后又去广州,随陈炯明援闽,任陈部援闽、粤军第二支队长,并任过许崇智第二军参谋长、大元帅行营参谋长等职。但都因与同僚不睦,几次离军回沪。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逃至永丰舰,困于白鹅潭,蒋由上海赴粤随侍孙中山左右,从此受到孙中山的特殊信任。

1923年2月,孙中山第三次回广州,任大元帅,蒋介石被擢为大本营参谋长,奉派赴俄考察红军军制。翌年回国,被任为黄埔军官学校校长,负责组建党军。黄埔军校第一期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