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内蒙古乌海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391f76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b

内蒙古乌海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枢纽 纽带 荧光屏 人才辈出 通情达礼 B.决窍 提纲 狙击手 一筹莫展 矢志不渝 C.懈怠 短板 流水账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 D.庇护 端详 挖墙脚 仗义执言 变本加厉 4.下面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华回答:“惊蛰和春分。”

C.“别在那儿偷偷笑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两个句子的语气完全相同。 D.“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个句子是因果复句。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普通岗位上的英雄之举诠释了一个真理: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B.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C.折纸龙、看皮影戏表演、听中国古老的历史与传说……这家博物馆还为儿童开设了专属环节,让孩子们在欢乐氛围中了解中国文化。

D.“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我们向先锋学习,向英烈学习,就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强大精神动力,筑起牢固的信仰之基。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默写。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诵读经典,让心灵在美好中遇见。诵读《陋室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让心灵与刘禹锡的高雅志趣遇见;诵读《岳阳楼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让心灵与范仲淹的远大抱负遇见;诵读《过零丁洋》的“__________?__________”,让心灵与文天祥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遇见。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对白色污染说不

①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 ②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大部分包装用塑料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而且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由此造成”视觉污染。同时,有些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很难降解,会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其次,抛弃在陆地或水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会导致动物死亡。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海鸟、海色和其它动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大约60%的海鸟吃过塑料碎片,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99%;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造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②据调查,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海南,塑料袋、塑料餐具、地膜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每年大约要消耗12万吨。这些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和回收也是一个令人极为头痛的问题,所面临的白色污染也极其严峻。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确定海南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一重要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

④“禁塑”后,海南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这次也勇于尝试、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化回收利用效率。

⑤对白色污染说不,它将还我们一个洁净的空间。海南出台“禁塑令”,既有利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禁塑”成果和经验,又是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举措,也能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表率作用。

1.本文的说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据调查”用得好,为什么? 4.请写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哈尔滨访雪记 阿来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

夏天,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除非荒漠,总是绿色覆盖了原野。夏天的绿色像一个帝王,把整个国家至少从地理上统一起来。到处都是雨水,到处都是浩大的水流。而冬天就不一样了,从北到南,气温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梯次,从低到高,改变了大地的色调。与此同时,水在枯萎,同时也变化出了丰富的形态:冰,雪,霜,雨,雾。仅仅凭借于此,整个国度就分出了南方与北方。2005年元旦,我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就担心弥漫在四川盆地里灰蒙蒙的雾气使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温润的空气里绿色植物继续生长,但雾气长期阻断视线却使人心情黯淡。

飞机在耐心的极限到来之前起飞了,降落在作为这次旅途中转站的北京。地理书告诉我们,北京是在冰雪的北方。但是,这里没有冰雪,没有水的另一种形态与气息。只有大堆的房子,干冷的风。好在今天,这里只是一个中转,只是从飞机场转到火车站时经过的一个地方。天很蓝,枯萎的树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夜晚的火车向着哈尔滨进发。火车穿越寒冷而又干燥的大地,除了偶尔一声汽笛,没有原野的辉光与声音。铁轨与车轮合奏的单调音节与同一节奏的摇晃,把人扔到床上,沦陷于睡眠。

夜半之后,我醒来,不是因为吵闹,而是因为安静。火车行进中那单调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到犹如梦境一般了。然后,我听到了一种巨大的差不多是无边的安静,那安静就是原野的声音。有这么巨大安静声音的必出自更为宽广的原野。这样的原野上,必有河流浩大,犹如一株枝叶舒展的巨树一般。一些山冈蹲守在远处,犹如神灵。我没有睁眼,那寂静就已经让我看见。睁开眼,就看见透过窗户的稀薄的光亮。披衣走出包厢,走到更宽大的车窗前,光亮像水一样弥漫而来。我看见了南方雾气中久违不见的月亮!那月亮不发光,像只银盘滑行在天上。光是从地上弥散开来的,准确地说,是从地面的雪、地面的冰上弥散开来,把天空、树木、村庄、山冈照得微微发光,好像天地万物在这个夜晚,从自己的内部发出了光芒,而新鲜的寒冷的空气运行在这些光芒中间。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北方!想象中的冬天的北方或者北方的冬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在想象一些事物的面貌,也总在发现这些事物与想象的差距。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 ..我呆立在窗前,列车的声音低下去,低下去,梦境一般穿越着冰封雪覆的原野。静谧的月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林,越过村庄,梦境一般跟随着列车穿越。直到天渐渐放亮,月亮才隐去。此行是应哈尔滨市有关方面之邀前去观光,所以,我不能说哈尔滨之旅的高潮已经提前到来,但我可以说,哈尔滨之旅的调子已经定下了。我的目的不是喧闹驳杂的城市,而是静谧广大的原野。南方冬天晦暗的雨雾中,田野已经很疲惫了,但仍然要生长粮食,生长蔬菜,生长鲜花,而不得休息。但在东北大地上,田野盖上洁净的雪

被静静地休息了。我喜欢这种安静的休息,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渴望这样安静而且洁净的休息。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而这些老城市的味道,并没有作为什么遗产,被圈禁起来。仅仅因为这个,哈尔滨就应该让我们喜欢,更何况还有大江穿过,更何况还有冰灯闪烁。更何况,还有程式夸张、内在质朴、语涉低俗、幽默机智却浑然天成的二人转在人们心头唱着,但我还是固执地喜欢着汇集在这个城市四周的旷野。

所以,友人带我逛街时,我特别想到冰封的松花江上。好客的主人同我去访萧红故居,车经过一条河,我便被疏朗宽展的河床,河道中冰封的蜿蜒水流,河岸两边虬劲沉默的大树,以及背后夕阳的光芒感动了。主人指引说:“呼兰河。”我甚至说,可以兴尽而返,不去看什么故居了。相信哺育了萧红的不是那个故居的地主院落,而是这条呼兰河。当然,后来还是去了故居,果然是一个生气已失的院落。

所以,一行人到哈尔滨郊区滑雪时,我想到的是,回到南方便无雪可滑,所以不必费力去学。然后,就被滑雪场四周疏朗的松林,松林中厚厚的积雪所吸引,一路踩着雪向着这个山冈的顶部走去。这山看上去很低,攀爬起来,却显得越来越高。太阳的光斑稀稀落落,积雪在脚下吱吱作响,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凛冽,但也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的空气涌入了胸腔。休息时,我脱下手套扒开深雪,现出了干枯的草和绿色的松树苗,但似乎没有想看见的东西。问题是有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起来,自己想在深深的积雪下扒出什么。我躺在雪地上,身上,脸上,洒着斑驳的阳光。在这冰雪覆盖的绵远大地上,身上无法感到阳光的热量,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这种声音里,宽广的大地,白雪覆盖的大地晶光闪耀,向四方铺展。

起身继续往上时,我想起来,前些时候,看过迟子建一篇小说,说是东北的秋天短促,冬天来得迅猛,所以,积雪下会封冻住很多颜色鲜艳的野生桨果。我扒开积雪其实就是想看看下面有没有秋天未及凋落就已被冷藏的浆果。回哈尔滨看冰灯的时候,好像给迟子建谈了这事,她好像大笑,说,有,但在更深的山里,在她的家乡那边。确实,那天穿过的松林都很整齐,树都太小,而且品种单一,只是躺下来透过一些树冠看天的时候,有点森林的感觉。

爬上那座小山冈,举目看见更广大的雪野,更多的连绵起伏的山冈,休息的田野,封冻的长河。然后,一列火车,蜿蜒着穿过寂静大地,从远处而来,又向远处而去,使大地更加洁净与空阔,而道路辖辏,会聚于目力所及那片烟云氤氲热气腾腾处,那座叫做哈尔滨的城市。白天活力四射,傍晚,夜幕落下,然后点上盏盏冰灯,拢着那么晶莹的光,在整个白山黑水梦境的中央。

1.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成都、北京、哈尔滨这三座城市留给作者的印象,完成填空。 成都 北京 哈尔滨 城市气候特点 (1) (2) 冰雪覆盖 “我”内心的感受 (3) 单调乏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