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词解释简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美学》名词解释简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4cf9a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b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名词解释:

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

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8、气韵:它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对象洋溢着一种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并且有一定的节奏性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9、立普斯“移情说”:审美情感并非是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格鲁斯发展了“移情说”提出了“内模仿说。缺: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是否都能移入情感。

10、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时所产生的超越生理快感的满足感、幸福感、愉悦感和自由感,它是人类精神生活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理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11、比德说:是中国古代儒家关于自然美感的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把某种道德与某个自然事物连接比附起来,并从中看出其道德、内涵,产生美感。

12、畅神说:是中国古代道家关于自然和自然美的一种观点,其代表人物是南北朝的宗炳,他们认为一个自然事物的美否,并不取决于其道德内容,完全是因为其外在形式,直接让人心灵畅快,产生愉快、惬意、舒服等情感。所以叫“畅神”。

13、美育: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是指人类传授现有的审美文化并启迪新的创造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以培养审美的人为基本目的;狭义的美育是指德育、智育、体育并举的一种教育。 14、形式美:(广义)审美对象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

(狭义)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

15、崇高:即压抑、抗争、净化、振奋。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经过巨大得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经过人的实践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表现,崇高是人类极为可贵的品格。 简答:

1、关于研究对象之美学的几种学说?

a,艺术研究哲学:黑格尔——“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看到了艺术是美的精华,研究视野狭隘; b,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 美学只研究生活的美,艺术是生活的复制品;

优:摆脱了美学家的空间理论,成为现实创造美的有力武器,有革命性。 缺:否认了艺术的美,远不及其批评的对象。

c,审美主体:西方现代——不研究对象,研究人如何感受美。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布洛·休谟)、实验主义美学(费希纳)、表现主义美学、各色各样的美学。强调研究主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否定了美具有客观性,否定审美的普遍性,过分强调审美的差异性; d,审美关系:中国当代——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既研究主体又研究对象,既研究现实美又研究艺术美,既研究客观美又研究人本身的美。 2、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 a,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 b,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

c,对风骨、气蕴、中和、意境等部类的研究成果显著。 3、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结合作品)

各种色彩、形体、声音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而成为美的形式,西方美学史总结出各种原则:

a,整体性原则。任何形式要成为美的形式,它自身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能够从它的背景中凸显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式美,表现为历种情况:单纯齐一、多样统一;

b,秩序性原则。任何形式只有当它的各种构成要素处于有机的秩序之中,才能成为美的形式,与秩序性原则相联系的基本范畴有匀称、比例、对称、均衡、反复等; c,和谐性原则。事物的各部分相配合构成整体,高度协调。 4、自然美的三种基本形态? a,未经人类直接加工过的自然美; b,经过了人类直接加工的自然美; c,作为人类生活的象征意味的自然美。 5、服饰打扮的美学原则?

a,因时因地制宜;(符合不同的场合、职业、时间) b,量体裁衣; c,个性化;

d,符合民族和时代的审美趣味。 6、美是多层次的结合

a,物质材料层;b,符号形式层;c,意象世界层;d,超验意境层 7、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形式美不直接现实具体的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内容,往往以抽象形式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呈现出审美特征。 8、丑的本质

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最全面的否定,丑是一种偏重与社会生活内容的审美对象,人们在对丑的关照中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心理过程。(自然界中无所谓美丑) 丑的外表形态表现为:畸形、残缺、毁损 9、丑为什么具有审美价值?

a,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对美的反衬和对照,成为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推动力;

b,自然界和艺术的某些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美的形式法则,而获得了新的形式的美的意味;

c,艺术作品把生活中的丑恶经过作家的过滤,批判性倾向地移入,因此成了审美对象,化丑为美,化生活丑为艺术美。

10、中和的特征: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恰当的分寸;b,多样的统一;c,天人合一 11、审美需要

基本含义: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一种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人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肯定自己、实现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的发展自己的独特精神需求,是人最高级的一种需求。 作用: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12、审美趣味

特征: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作用:制约并影响了主体对审美活动方式的选择以及对象的品格和特征的喜好和取舍。 13、审美能力

含义:主体感受对象的美,从而获得生理、心理、和意识的诸种机能的综合,它包括感美、识美和创美能力。 作用:在审美活动中制约并影响着审美活动的进程和实际效果。 14、审美感知

功能和作用: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没有感知,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15、审美想象

作用:想象力是动力,具体表现为它在审美活动中会形成完整生动的而意蕴深长的审美意象。 眼中之竹(表象)——胸中之竹(意象)——手中之竹(形象) 16、审美心理的结构关系

审美心理的各要素相互交叉、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结构、各要素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具体地说:感知是起点、想象是动力、情感是核心、理解是向导。 17、美感的形成过程(结合实际,如何感、品、悟) a,呈现阶段:观——感知——行美 b,构成阶段:品——想象、情感——意美 c,评价阶段:悟——理解——象美 18、审美活动的内涵

审美活动表现为三个方面:感美、识美、创美 a,感美活动以感应能力为基础; b,识美活动以理解和想象为基本能力; c,创美活动与人的审美理想和才能有密切联系。 19、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a,快感是个别的、狭隘的,美感是社会的、普遍的; b,快感是直接的功利性,美感是潜在的功利性; c,快感是短暂的,美感是持久的。 20、审美活动的历史时期的特征:

a,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审美和创美活动的开端,具有粗糙、简单和不自觉的特征; b,私有制社会:两重性,①劳动被异化了,②异化劳动又创造出美的事物和产品;

c,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下的创美活动具有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刻性、全面性。审美活动成为引领人类生产的生活的一种时尚,生活的艺术化,科技的审美化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追求。 论述:

一、生态美学创造和保护自然美的三大原则? a,以自然为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c,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奢侈主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

美不美 形美 形式美感 ① 对象 美在哪里 象美 ② 主体 美感的生成 形象美感 怎么美 意美 意味美感

③ 教学 品 悟 三、举例说明意美、象美、形美(诗歌意境) 填空题:

1、美学是以研究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2、(人物、贡献、观点之类)

苏格拉底——提出“美是有用的”,强调美的功利性 柏拉图——“美是理念”

亚里士多德——美是现实,在现实中能找到。“模仿说”

鲍姆嘉登的《aesthetice》问世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成立,被誉为“美学之父”。 客观派:

形式说:毕达哥拉斯学派——“黄金分割”,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的思考 经验主义:克莱尔·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理念说:柏拉图——“美是什么”,反对美的功利性,建立了形而上学的模式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逻辑学》、《精神现象学》 完善说:拉奎那——强调事物整体性(优),世界上无完物(缺) 主观派:

快感说:刘易斯(美)——“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

判断说:康德——“美是崇高的象征”。以鉴赏判断为核心的《判断力批判》 直觉说:克罗奇(意)——强调了人是靠直觉来感受美的,非理性 情感符号说:桑塔耶拿(美)——审美是一种情感化的符号 关系派:

狄德罗——“美在关系”

布洛·休谟(英)——“美在距离”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 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研究美学 中国古代:

庄子——“成功之谓美”

孔子——“里仁之为美”(“里”,人居住的地方) 伍举——“无害为美”,是功利主义的代表 教材——“美是人生最高级的诗意化的生命境界” 3、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彩、形体、声音 特征:色彩,表现它的表情性

形体,总是与一定的情感倾向相对应 声音,具有一定的情感意味

4、生产劳动的美:劳动工具、劳动者、劳动环境、劳动过程、劳动成果 劳动成果的美的三要素:功能好、又实用、又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