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推荐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推荐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65c0d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03

. . .

★考点3: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其地表形态(地貌)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地表形态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外貌,也称地形。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内力与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

(2)褶皱(地壳运动——挤压作用)与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构造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貌 未侵蚀的地貌 中心部分岩层较常成为山岭 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常成为谷地 新,两翼岩层较老 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侵蚀后的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3)断层(地壳运动——压力作用、张力作用)与地貌 断层构造 地垒 地堑

专业资料.

岩层运动 相对上升 相对下降 形成地貌 山岭或高低 谷地或低地 我国对应的地貌 华山、庐山、泰山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 .

★考点4: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从作用方式看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流水 侵蚀 溶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沉 积 作 用 风力沉积 流水沉积 冰川沉积 海流沉积 对地貌的影响 使地表岩石崩解、破碎,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 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 形成静止沙丘、黄土堆积 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形成冰碛地形 形成海滩 (2)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景观图

第三部分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考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 ★考点2: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专业资料.

. . .

★考点3: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保温作用有关。

(3)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4)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6)解释气温日较差晴天比阴天大的原因?

★考点4: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的几个规律:

专业资料.

. . .

a.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上升,多阴雨天气(热低压);近地面气温高,反之(冷高压) b.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c.高压低压,均为同一水平面比较 d.近地面和高空高低压相反 e.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高处凸出 (3)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

(4)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始终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减小得就越多,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5)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6)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夹角。

(7)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

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