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6a2928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2

变,所以在该植物的种群中,Ⅱ﹣1片段存在等位基因。

(2)由于“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中宽叶雌株:窄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1:1”,且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可判断宽叶是显性性状,因为后代雄性出现了宽叶和窄叶,故亲本中母本为杂合子,即宽叶为显性。

(3)F1中窄叶雌株XX和窄叶雄株XY继续杂交,发现后代总是出现的宽叶;进一步研究发现,宽叶和窄叶还受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的影响,据此推测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出现ee(或EE)时,窄叶基因无法表达而表现宽叶,即F1中窄叶雌株EeXX和窄叶雄株EeXY。 (4)综上分析,亲本中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eeXX、EEXY(EEXX、eeXY)。 故答案为: (1)是

(2)宽叶 后代雌性出现宽叶和窄叶,故亲代父本窄叶应为隐性,则宽叶为显性(或后代雄性出现了宽叶和窄叶,故亲本中母本为杂合子,宽叶为显性)

(3)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出现ee(或EE)时,窄叶基因无法表达而表现宽叶 (4)eeXX、EEXY(EEXX、eeXY)

【点评】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两个同学的杂交实验确定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基因所在的位置,并根据异常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具体情况,分析产生原因,难度适中。 三、【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15分)黑加仑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浆果之一,黑加仑果加工得到的果汁富含Vc、花青素等,每年有大量的出口,国内还有黑加仑果汁加工的软糖。果渣中的种子经加工提取得到的种籽油有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血脂等作用,因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相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Ff

f

Ff

f

Ff

f

Ff

f

ff

f

ff

f

(1)生产黑加仑果汁时,加入的果胶酶包括 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其作用是将果胶分解为 半乳糖醛酸 ,从而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2)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需对果胶酶或产生果胶酶的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若 针对产生果胶酶的细胞而言,应选用 包埋法 (“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或“包埋法”)进行固定化处理,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

(3)从黑加仑种子中提取种籽油较为简便的方法是 压榨法 。提取种籽油后余下的饼粕还可用于 做

13第

兽、禽饲料、堆肥 。

(4)黑加仑种籽油的主要成分是γ﹣亚麻酸,其稳定性极差,容易氧化,故在贮存时可采用 冷藏;贮藏容器密封;向贮藏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 等方法减少其氧化。(至少答出两种方法) 【分析】1、果胶酶:

(1)作用:果胶→果胶酶可溶性半乳糖醛酸;

(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2、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酶的种类 常用载体 直接使用酶 一种或几种 无 固定化酶 一种 固定化细胞 一系列酶 高岭土、皂土、硅胶、明胶、琼脂糖、海藻酸凝胶 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酰胺 制作方法 无 化学结合固定化、物理吸附固定化 包埋法固定化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催化反应 反应底物 否 单一或多种 否 单一 是 一系列 小分子物质 各种物质(大分子、小各种物质(大分子、小分子) 分子) 缺点 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反应物不易与酶接近,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 促反应 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成本低、操作容易 优点 催化效率高、耗能低、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低污染 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解答】解:(1)果胶酶包括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其作用是将果胶分解为半乳糖醛酸,从而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2)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需对果胶酶或产生果胶酶的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由于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固定化细胞应该采用包埋法。

(3)从黑加仑种子中提取种籽油较为简便的方法是压榨法。提取种籽油后余下的饼粕还可用于做兽、禽饲料、堆肥。

14第

(4)黑加仑种籽油的主要成分是γ﹣亚麻酸,其稳定性极差,容易氧化,故在贮存时可采用冷藏;贮藏容器密封;向贮藏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方法减少其氧化。 故答案为:

(1)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半乳糖醛酸 (2)包埋法 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3)压榨法 做兽、禽饲料、堆肥

(4)冷藏;贮藏容器密封;向贮藏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

【点评】本题考查固定化酶、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四、【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2.2019年6月17日,新华社发布《屠呦呦团队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屠呦呦团队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某课题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让青蒿素合成过程的某一关键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素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酶1和酶2分别是 逆转录酶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目的是破坏了DNA分子中的 氢 键。在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 T﹣DNA 中。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素基因组,可以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 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素基因组DNA杂交。理论上,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素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 较多 (填“较多”或“较少”)。

(3)据图分析,农杆菌的作用是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素植株中的 青蒿素产量 。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

15第

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1)据图示可知,酶1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2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目的是破坏了DNA分子中的氢键,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中。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用DNA分子杂交法,即将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由于产量增高,故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图可知,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 故答案为:

(1)逆转录酶 氢 T﹣DNA (2)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 较多

(3)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青蒿素产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

页 16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