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09级卫生学重点整理作者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大学09级卫生学重点整理作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7129b53186bceb18e8bb1d

江苏大学09级卫生学重点整理作者: 陈璐

卫生学的定义: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指导下,阐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对于传染病的二级预防除三早外,还应早隔离,早报告以便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积极采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环境的定义:在特定的时刻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及其基本构成

自然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 WHO: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例如,清洁和具有正常化学组成的水、空气、土壤、适宜的太阳辐射和小气候(也称微小气候)以及优美的绿化,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在有些地区,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的异常现象,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这些元素的数量。人体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时,就会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改变了原生的自然环境,从而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因素,甚至造成生态系的破坏。因此而发生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如不合理的滥用自然资源,从而引起环境的退化,以及由于工业发展,三废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等均属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构成

定义: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三)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

食物链 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 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来源:生产性三废排放: “废气,废水,废渣’ 生活性三废排放:’粪尿,污水,垃圾”

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食物链分为四类 一、是捕食性食物链 二、是碎食性食物链 三、是寄生性食物链 四、是腐生性食物链

人类与环境的关 依赖环境 适应环境 改造环境 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 相互适应 统一性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自净

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方式 :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该过程被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自净方式

物理净化:稀释、混合、扩散、沉降、挥发、逸散、凝聚 化学净化:氧化、还原、水解及中和、光解 生物净化:吸收、分解或降解、转化

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

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 毒性:化学物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

毒物: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较少剂量进入机体后就能引起机体病理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环境毒物:环境中存在的毒物 生产性毒物: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毒物

致死剂量 毒物使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剂量 绝对致死量(LD100):最小致死剂量(LD01): 最大耐受剂量(LD0):半数致死剂量(LD50):

阈值 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产生某种效应的最低剂量或暴露浓度,即低于该剂量或暴露浓度就观察不到或预计不会发生某种效应。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1急性危害指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致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有害效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2慢性危害低浓度污染物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而引起的危害称慢性危害3致癌作用4遗传毒性指环境中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过程的改变。5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发育毒性作用是指外源性化学物能导致机体发育异常的有害作用。包括孕前孕期产后直至性成熟期暴露于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个体发育损害效应。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7干扰内分泌功能。

公害 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公害。特点:区域性,多为人为,连续污染,受害人数多,动植物同时受害。

公害病及特征 公害病是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中毒性疾病。

? ? ? ?

它是由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患。 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复杂。 长期陆续发病:远的可能累及胎儿﹐危害后代﹔也可能出现急性暴发型的疾病,大量人群在短期内发病。

公害病在疾病谱中是新病种,有些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因而也缺乏特效疗法。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反应(某个体生物学改变强度或某一群体中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强度之间的关系。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主要来源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2慢性炎症3变态反应4致癌作用5机体免疫力下降间接危害1产生温室效应2形成酸雨3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常见空气污染物; 1二氧化硫 2氮氧化物 3颗粒物

4光化学烟雾主要由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5铅6多环芳烃7二恶英

酸雨形成及危害: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大气污染最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进入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烃类、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等,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危害:酸雨破坏水土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它可以破坏大面积的森林和农作物。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发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应经消毒处理并符合出厂水消毒剂限值及出厂水和管网末端水消毒剂余量的要求. 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 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 菌群总数:100

水体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水氯消毒: 氯化消毒的原理

Cl 2 + H 2 O → HOCl + 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