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安徽省合肥一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782c04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7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综历史

命题:合肥一六八中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农耕区域 南方农耕区 中原农耕区 西北屯基区 年人均耕田数 23小亩 30小亩 74小亩 平均亩产量 1.37石 1.5石 0.4石 粮食总收入量 32石 45石 29石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25.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6.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

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27.下图为1868—1907年外国在华航运所占市场份额示意图,其中的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

A.美、英、日 B.英、日、美 C.英、美、日 D.日、英、美 28.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C.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折射出了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29.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 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大阶段的分水岭

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

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

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 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 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A.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B.公民团体社会地位平等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31.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古代罗马( )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D.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32.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 A. 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 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 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 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33. 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 )

A. 特指列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B. 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 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D. 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34. “公海上自由航行的国际准则和采取反对古巴与苏联的侵略行动的道路……无疑,我们也不能承认美国有控制那些对古巴加强自己防御能力至关重要的武器的权利……我希望美国政府能谨慎从事,放弃你们正在采取的可能给世界和平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行动。”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当时美国已经侵略古巴与苏联 B.古巴所拥有的武器是用于防御 C.苏联军事力量已经超过美国 D.在美苏争霸时期美国最终妥协

35.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 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 涌现反映了( )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的问题。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

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

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实践的特点。(6分)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要重要得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