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8e34f1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8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

(2)石青糁之 糁: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涂上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卧、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使……弯曲 ..(5)而竖其左膝 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果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四、《庄子》二则 (一)北冥有鱼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标三处)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

(2)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志怪者也 志:记载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2)为 其名为鲲(叫作) .化而为鸟(成为) .(3)其 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

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 .

其正色邪(表示选择) .

(4)而 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种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哪里 .

(2)固不知子矣 固:本来 .

(3)全矣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4)请循其本 循:追溯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却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五、《礼记》二则

(一)虽有嘉肴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弗食 弗:不 .

(2)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3)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 .(4)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5)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3)教学相长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大道之行也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选贤与能 选:选拔 .

(2)讲信修睦 修:培养 .(3)不独亲其亲 亲:父母 .(4)不独子其子 子:子女 .(5)男有分 分:职分,职守 .(6)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7)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恨 .(8)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 .(9)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兴起 .(10)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大门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兴起。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六、马说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标两处)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并列 .(3)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次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犹,尚且 .(5)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

(6)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7)策之不以其道 道:正确的方法 .(8)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 .(9)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2)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代指千里马) .

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

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恐怕) .

(2)之 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 .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

(3)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4)而 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 .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顺承) .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只能屈辱于奴仆的手中,(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气力不够,它卓著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不知道千里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