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强度采煤矿井灾害新灾种——突水溃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西部高强度采煤矿井灾害新灾种——突水溃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96239f580216fc700afdb8

第61卷 增刊 地 REVIEW Vol. 61 Supp. 质 论 评 GEOLOGICAL

2015年 4月 Apr., 2015

西部高强度采煤矿井灾害新灾种——突水溃沙

*

范立民1),冀瑞君2)

1)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65;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突水溃沙是在井下开采矿产资源时,裂隙或小断层导通富水且因风化等原因失去抗剪性的砂(沙)体,砂(沙)体原有平衡被打破,在重力作用下,水沙流加速流入井下,直至淹井,水沙重新达到平衡稳定状态的一种地质灾害,又称溃水溃沙。突水溃沙主要发生在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矿区为代表的浅埋藏、薄基岩、古冲沟发育、厚松散含水层矿区。研究突水溃沙,一是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确保矿工生命安全,二是为了保护矿区环境,做到采煤与保水的统一(范立民,2005)。

(3)隆德煤矿突水溃沙灾害:2012年11月17日下午3时许,神木隆德煤矿在地面打钻,钻孔与采空区导通,发生突水溃沙事故,导致德隆煤矿大面积塌陷,井下巷道、作业面及设备淹埋,损失惨重,无人员伤亡,于2013年6月恢复生产。

鉴于此,在类似条件矿井工作面投产前,必须采取了严密措施,确保工作面安全。

2 突水溃沙地质灾害发生机理

突水溃沙发生的基本条件:一是高强度采煤(范立民,2014),只有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冒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大,具有发生溃沙的空间条件和溃沙的通道;二是煤层顶板基岩厚度小(图1),煤层在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冒落带、裂隙带发育到顶板基岩面以上(许家林,2012),或者存在小断层的薄弱地段,断层成为突水溃沙通道,并快速扩大,导致水沙溃入矿井;三是富水性较强沙源,地下水是溃沙灾害发生的物质组成和动力条件(伍永平,2004)。

覆岩破坏形式较多(徐永圻,1999)(杨荣明,2012)将神东矿区覆岩破坏形式划分为弯曲、垮落、离层、层间错动、块体运动等,,其中垮落和层间错动往往更容易造成突水溃沙。如图2,在古冲沟处,覆岩厚度较小,高强度采煤导致顶板基岩垮落至萨拉乌苏含水层组底部,在重力作用下,水流溃入井下,进而带动沙层一起涌动,沙粒加剧了水沙流的动能,原有裂隙不断被扩大,水沙涌入采空区或巷道,直到井下井上水沙达到新的平衡,形成突水溃砂事故。范立民总结了榆神府区煤炭开采强度的指标划分体系,并探讨了高强度开采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范立民,2014)。

1 突水溃沙地质灾害实例

突水溃沙在西部地区煤矿已经发生多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给煤矿带来灭顶之灾!

(1)瓷窑湾煤矿突水溃沙灾害:1990年4月20日,开采2-2号煤,发生冒顶突水溃沙灾害,涌水量最初为50m3/h,后增至200 m3/h,溃沙量4000 m3,造成一采区304m长皮带巷被沙充填厚达2m(巷道高4.5m);地面形成直径28m,深14m的圆锥形塌陷坑,地下水位迅速下降,附近的水库干涸。同年12月28日,又一次冒顶突水,涌水量只有50m3/h,溃沙量6000 m3,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范立民,1996,1996,2005),两次事故,造成瓷窑湾煤矿基建搁浅。

(2)哈拉沟煤矿突水溃沙灾害:2010年7月28日8时,哈拉沟煤矿22402工作面在推进到离切眼38m时,发生突水溃沙事故。该工作面开采2-2煤层,煤厚平均5.54m,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厚度15-30m,煤层顶板基岩厚度29.5~64.70m,突水溃沙事故发生后,对应的地面形成了一个直径47m、深12m的塌陷漏斗坑(宋亚新,2012)。 注: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编号 2013CB227900)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5-02-03;改回日期:2015-03-01;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范立民,男,1965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498518851@qq.com。

13

地质论评2015年61卷增刊

突水溃沙发生的必要物质条件为松散沙层,主要来源为地表风积沙、萨拉乌苏组松散弱胶结砂岩,以及白垩系等弱胶结基岩中风化弱抗剪切的砂岩。主要动因是重力失衡或水流诱发;但在新疆等地有时尽管没有水流诱发,松散的沙流在重力作用下也会溃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突水溃沙的特点是突发性强、过程缓慢、难治理,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但是事故后期恢复治理难度大,成本高。

图1 瓷窑湾煤矿突水溃沙地段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2突水溃沙灾害发生过程示意图

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煤田浅埋深、薄基岩、厚松散层、大采高、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强,在基岩采厚比小于30的条件下,裂隙带直接沟通松散沙层含水层。在重力作用下,水流溃入井下,进而带动沙层一起涌动,沙粒加剧了水沙流的动能,原有裂隙不断被扩大,直到井下井上水沙达到新的平衡。

3 突水溃沙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目前,国内主要策略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预防方面,目前以探放水工程为主,采用“上抽下泄”的原则对松散沙层实施地面钻探工程和井下钻探工程,并设置长期水文观测孔。1995年作者在大柳塔煤矿开展了首次突水溃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范立民,1996,2005),神东矿区第一个高强度工作面——20601工作面投产前,在工作面开切眼附近施工了多个钻孔,进行强抽水(抽出的地下水转移储存到母河沟泉域补给区),当地下水水位下降到基岩面后,工作面开始安全回采。这种手段尽管解决了突水溃沙的启动诱因,但是加剧了生态水位的下降,会影响生态环境。从沙源角度出发,采用冒落带注浆加固工程,使松散沙层固结,加强沙层整体性和抗剪切能力。神东上湾煤矿51208开采1-2煤时,切眼处基岩厚16~42m ,且风化严重,完整性差;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48.7m,含水层厚度20.3m,松散层厚度17~33m,实施了井上井下联合疏放水,地面注浆加固,顶板加强支护,工作面回采期间未发生突水溃沙和较大冒顶事故。但是这两种预防手段对沙层孔隙度和渗透性依赖较大。

治理方面,突水溃沙一旦形成,切忌使用强排抽水工程,否则只会加剧潜水降深漏斗的进一步扩大,从而加剧突水溃沙强度,隆德煤矿突水溃沙发生初期,曾经强排井下沙、水,从而诱发二次溃沙,

这时主要从加大沙层抗剪强度着手,缪协兴、白海波、许家林教授建议,采用地面塌陷坑投掷石料的方法,增大沙层的内摩擦系数,形成沙层骨架,从而使水沙尽快平衡减少突水溃沙量,为科学救灾找到了有效途径。

突水溃沙地质灾害已经得到国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发表了系列论著,并作为2013年国家973计划的核心研究内容,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的长期研究,一定会破解突水溃沙机理,找到“价廉物

14

地质论评2015年61卷增刊

美”的防控技术,为占我国原煤产量35%以上的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参 考 文 献 / References

范立民. 1996. 神府矿区矿井溃沙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

治学报, 7(4):35~38.

范立民. 2005. 论保水采煤问题. 煤田地质与勘探, 33(5):50~53. 范立民. 2014. 榆神府区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 中国煤

炭,40(5):52~55.

宋亚新. 2012. 哈拉沟煤矿22402工作面初采期溃水溃沙机理及防治技

术.煤矿安全, 44(12):91~93.

伍永平, 卢明师. 2004. 浅埋采场溃沙发生条件分析. 矿山压力与顶板

管理,3:57~58+61~118.

徐永圻. 1999. 煤矿开采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许家林, 朱卫兵, 王晓振. 2012. 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

计方法.煤炭学报,37(5):762~769.

杨荣明,陈长华等.2012.神东矿区覆岩破坏类型的探测研究.煤矿安全,

44(1):25~27

Fan Limin. 1996. Study on geological disaster from water inrush and sand

bursting in mine of Shenfu mining distrct. In:Groundwater Hazard Control and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Mining Tech’96 Symposium. CCMRI. Xi’an:154~16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