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9c237ff46527d3240ce07e

4.穗数、单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

5.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 6.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7.出苗期、现蕾抽茎期、开花期、成熟期 8.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

9.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 10. 短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 11. N-1、N-2、N-3、N-3 12. N-1、N-2、N-3 13.N+1、N十2、N+3 三、简答题

1.简述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育及作物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弱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条“S”形的曲线,通常可划分为五个阶段:①初始期②生长期或快速生长期③生长率渐减期;④稳定期;⑤衰老期。

2.影响根生长的条件有哪些?

(1)土壤阻力(2)土壤水分(3)土壤温度(4)土壤养分(5)土壤氧气此外,作物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有利于根系生长。 3.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

(1)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如果作物没有一定的营养生长期,通常不会开始生殖生长。营养生长期生长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殖生长期生长的优劣,最后影响到作物产量的高低。(2)在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会

5

形成一种彼此消长的竞争关系,这一阶段若营养生长过旺,等群体过大,叶片肥大,植株过高,容易引起后期倒伏,幼穗分化受到影响,穗多,粒少,空壳多,产量降低。(3)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若营养生长过旺,如后期贪青倒伏,影响种子和果实充实形成;若营养生长太差,又会引起作物早衰,同样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4.简述影响茎、枝(蘖)生长的因素。

(1)种植密度:苗稀,单株营养面积大,光照充足,植株分枝(或分蘖)力强;反之,苗密,则分枝力(或分蘖力)弱。但从高产优质的角度看,作物应做到合理密植。

(2)施肥:施足基肥、苗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营养,可以促进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如氮磷钾施用比例得当,则更有利于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但氮肥过多,碳氮比例失调,对茎校(分蘖)生长不利。

(3)选用矮杆和茎秆机械组织发达的品种:矮秤品种或茎轩机械组织发达的品种抗倒性好,有利实现丰产丰收。 5.影响叶生长的因素。

(1)较高的气温对叶片长度和面积增长有利,而较低的气温则有利于叶片宽度和厚度的增长。(2)光照强,则叶片的宽度和厚度增加;而光照弱,则对叶片长度伸长有利。(3)充足的水分促进叶片生长,叶片大而薄;缺水使叶生长受阻,叶片小而厚。(4)矿质营养中,氮能促进叶面积增大,但过量的氮又会造成茎叶徒长,对产量形成不利。在生长前期,磷能增加叶面积,而在后期却又会加速叶片的老化。钾对叶有双重作用,一是可促进叶面积增大,二是能延迟叶片老化。

6.影响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哪些?

(1)营养条件:作物花器分化要有足够营养,否则会引起幼穗和花器退化。(2)温度:在幼穗分化或花芽分化期间要求一定温度。对异花授粉植物来说,若温度低除对开花不利外,还会影响昆虫的传粉活动。(3)水分:小麦、水稻在幼穗分化阶段是需水最多时期,若遇干旱缺水将造成颖花败育,空壳率增加。(4)天气:天气晴朗,有微风,有利于作物开花传粉和受精。

7.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6

(1)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的相互交换:一方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的相互交换。另一方面,根与地上部分还进行着微量活性物质的交换。(2)地上部与地下部重量保持一定比例:在作物的地下部和地上部各自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生理的协调和竞争,以及对同化物的需求和积累,在重量上表现出一定的比例。通常将根系重与冠部重之比叫做根冠比。(3)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地下不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一致。 四、论述题

1.论述在作物栽培中如何应用生育进程理论?

第一 各种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应在生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

第二 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生育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对其它器官的影响。

第三 作物生育是不可逆的。应从开始就密切注意苗情,注意各个同步生育的器官,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否则就无法补救了。

2.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单株的总和称为群体。

1.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作物的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但群体中的个体已不同于一个单独的个体。单独生长个体的生长状况和产量高低,绝不与群体中生长的个体相对应。 2.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一般说来,种植密度稀,有利于个体生长,但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群体生长量小,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种植密度大,个体生长不良,但在一定范围内,群体生长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如果密度进一步加大,则群体生产量将逐渐递减,产量下降。 3.利用作物群体自动调节原理

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作物产量除了种植密度外,品种的选择、肥料的施用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都能影响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

在品种的选择方面,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一般应选择比较耐肥,中偏矮秆或半矮秆具

7

有倾斜的叶层配臵的品种;若要进一步进行多肥集约栽培,尚需在半矮秆和直立叶型的基础上, 还需注意叶片厚度的选择,这样才有利于获得高产。

肥料的施用对作物群体影响很大,如施用氮肥,一是影响作物营养器官和产品器官的生长发育,二是协调作物群体结构大小与体内的代谢过程。因此施肥时期和施用量必须适时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作物的生长,特别是调节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大小,对合理群体的形成十分有利。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2.作物品质:是指人类所要求的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 3.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4.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

5.库:主要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6.流:是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转速率。

7.相对生长率:即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通常用g/g-d或g/g〃周表示。 8.净同化率:表示单位叶面积在每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9.叶面积比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即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10.比叶面积:为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在某种意义上是叶子相对厚度的一种度量。 11.作物生长率:又叫做群体生长率,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12.作物生产力:作物所具有的对外界能量和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积累的能力。 二、填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