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试卷合集)新疆伊犁州重点高中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6份试卷合集)新疆伊犁州重点高中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bbcdb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d7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B. 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 C. 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 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2.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晋的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左传》记载赵简子在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这反映出当时( )

A. 宗法制遭到破坏 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 C. 县的面积比郡大 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3.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这反映了在商代( ) A. 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B. 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 C. 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D. 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

4.下表为不同史籍对于隋大业十三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李渊为西河之战主帅 B. 殷峤为西河郡长官 C. 李建成为西河之战将领 D. 李世民攻克了西河郡

5.《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19800人,将作监有15000人。据此可知( ) A. 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巨大 B.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C. 民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压制 D. 官营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

6.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还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这从本质上说明( ) A. 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 B. 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 C. 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

D. 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

8.1587 年(明万历十五年),一名西班牙官员在写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密信中说道:“许多白银和银 币都被运到马尼拉去交换中国的货物,虽然部分仍留在那里,但其余全部被中国商人运走”,这能反 映当时( )

A. 明政府已放松了海禁政策 B. 中国对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C. 中国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 D. 明代存在着严重的“银荒“

9.朱元璋主持的《皇明祖训》中写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或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这反映了明初政府( ) A. 邻国面前抱有大国姿态 B. 主张平等对待世界各国 C. 希望建立平等外交 D. 已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10.廷议是明朝六部官员集体议事的制度,廷议内容广泛而重大,参与人员较多,为皇帝提出决策方案,对已经拟定的皇帝诏书,六部官员还拥有审查和复奏权。廷议制度从朝廷决策的角度看( ) A. 行使了宰相机构的决策权 B. 弥补了六部各自为政的缺陷 C. 开启了中央决策程序化进程 D. 皇帝被排斥在决策程序之外

11.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小加大,以少陵大,以贱妨贵,尊卑倒置……,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下列说法,符合雍正观点的是( ) A.清代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B.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C.传统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

D.明清时期,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12.《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学者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

A. 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 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 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13.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

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 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 越王认识到人口与富国强兵的关系

14.《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未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 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 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15.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由此可知,唐代( )

A. 粮食贸易比较频繁 B. 粮食短缺导致粮价昂贵 C. 粮食的价格不稳定 D. 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

16.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 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 D. 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17.“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B. 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C.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D. 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