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bc2ea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d4

..

“方今

旅顺已失,威海既隳,险阻无有,京师孤立……此次和议即成,而诸夷窥伺,皆可扬帆而达津、沽

……定议迁都,以安宗庙而保疆土,无逾于此。……夫京都建自辽、金,大于元、明,迄今千年,精华殆尽。近岁西山崩裂,屡年大水,城垣隋圮,闾阎房屋,倾坏无数。甚者太和正门、新年法殿无故而灾,疑其地气当已泄尽。王者顺天,革故鼎新,当应天命,谓宜舍燕蓟之旧京,宅长安为行

在。窃以为令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只有“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辅以富国政策,才能力挽狂澜。

~~摘编自柳青《晚清维新派迁都思想之探析》

(l)根据材料一,概括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隋朝营建东都洛阳和康有为主张迁都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主张迁都的依据,并据此对其迁都主张进行评价。(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意为“再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

..

..

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与思想再生”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 44.[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魏晋时期,户籍成为人们身份等级的凭证。唐前期,均田制下户籍制度极为严密,其意义在于加强对“人”的控制以达到对土地、赋税的控制。唐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的加强,按丁计征的赋税制度,按身份等级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使制度管理的成本越来越大。宋代已明确废除了作为良贱身份等级的户籍制,而代之以财产为主的五等版籍制。“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土地配置模式已成为不易之制,“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被“富者有资可以买田”所代替。……唐代以前,赋役的征收主要按人,宋代则按资产制定户等。主户与客户的含义已有质的变革,主、客两者的区别是依据土地占有情况,富民与佃农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联盟,“佃户既赖田主给佃借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赡家计。”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历史影响。(9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近来的学术研究强调,将世界拖入战争的并非强烈的敌意,而是焦虑和误解……

..

..

刺杀发生后,对俄罗斯的误解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如果俄罗斯保持冷静并且选择一种对抗性不那么强烈的方式来支持它的塞尔维亚盟友,它的命运,以及欧洲、亚洲甚至北美的命运,都将完全不同。事实上,维多利亚女王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1914年的对决时刻:她说,每件事都可以归结到“俄罗斯和不列颠在全球的霸权问题”上……毫无疑问,战争的责任无论从原则还是事实上说,都被完全归咎于德国。(但)胜利者仅仅是名义上的和幻想中的。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一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1914年的对决时刻”发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说明“胜利者仅仅是名义上的和幻想中的”。(9分) 46.【历史——旋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王守仁(1472 -1529),绍兴余姚人。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入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仨被“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王阳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9分)

历史答案

24-25:AC 26-30:ABDBC 31-35:DDACB

第II卷

40.(25分)

(1)背最:隋朝初建.但都城偏远,隋朝统治者迫切需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4分)

不同:隋朝主要是为了利用洛阳的优势.弥补都城长安的缺陷,加强对全国控制,保证中央政府的赋税征收和物资供应,以实现隋朝的长治久安。后者主要是为了抵制外来侵略,为中国变法图强提供有利的客现环境,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8分)

(2)依据:甲午战后,京师孤立,不利于抵制外来侵略;(3分)北京作为京城“精华殆尽”。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