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d3431355270722192ef7de

第十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答案

1.C 2.B 3.C 4.A 5.A 6.C 7.C 8.B 9.D 10.A 11.C

三、计算

1. 据表13-1提供的某国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求该国相应年份的GDP、NDP、C、I 和In(净投资)。

表13-1 指标 第一年 第二年 解:第一年各指标数值为: 新产建筑 5 5 C = 消费掉的消费品=90亿

新产设备 10 10 元

新产消费品 110 90 I= 新产建筑+新产设备+年消费掉的消费品 90 110 底消费 品的库存量-年初消费品

的库存量 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折10 10 =5+10+50-30=35亿旧 元

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折10 10 In =I- 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

旧 折旧

年初消费品的库存量 30 50 - 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年底消费品的库存量 50 30 折旧

=35-10-10=15亿元

GDP=C+I=90+35=125亿元

NDP=GDP-(I-In)=125-20=105亿元 同理可得第二年各指标的数值为:

C=110亿元,I= -5亿元,In= -25亿元 GDP=105亿元,NDP=85亿元

2.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开采了50千克银,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

产品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其售价40万美元即为与此两项生产活动有关的GDP。 (2)开矿阶段创造的增加值为10万美元,项链制造阶段创造价值为40-10=30万美元, 合计总增加值,有GDP=10+30=40万美元。

(3)在开矿阶段,工资7.5万美元,利润为10-7.5=2.5万美元;在项链制造阶段,工资为5万美元,利润为40-10-5=25万美元。两项工资和两项利润合计共40万美元。此即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3.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13-2所示,试求:

表13-2 1998年 1999年 数量 价格 书本 面包(条) 菜豆(千克) 100 10美元 200 1美元 500 0.5美元 数量 价格 110 10美元 200 1.5美元 450 1美元 (1)1998年名义GDP;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

解:(1)1998年名义GDP为:100×10 + 200×1 + 500×0.5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为:110×10 + 200×1.5 + 450×1=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为当年名义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 GDP为:

110×10 + 200×1 + 450×0.5=1525(美元) 两年间实际GDP增加的百分比为:

(1525-1450)÷1450 ≈0.0517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为当年名义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 GDP为:

100×10 + 200×1.5 + 500×1= 1800(美元) 两年间实际GDP增加的百分比为:

(1850 - 1800)÷1800≈0.0278=2.78 %

(5)对比(3)和(4)可看出,GDP的变化速度与我们选择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价格有关。但需说明的是,一国GDP的变动源于价格水平的变动和最终经济成果数量的变动,不论采用哪一个基期价格计算GDP,都能将GDP中因价格变动引起的不可比因素剔除掉。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则基期的选择与实际GDP的变化无关。

4. 根据上题数据,以1998年为基期:

(1)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2)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胀率。 解:(1)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的GDP折算指数为1;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为 99年名义GDP/99年实际GDP= 1850/1525 ≈1.213 (2)以GDP折算指数为基础计算的通胀率为

(1.213 - 1)×100% = 21.3%

5.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1)A的价值增加为:5000美元- 3000美元 = 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美元- 200美元 =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美元- 2000美元= 4000美元

(2)由生产法核算GDP,易得其值为

GDP = 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亦可用加总所有部门最终产品的方法计算GDP。易知A、B、C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分别为2800美元、500美元和3000美元,加总即得GDP数额为6300美元。

(3)国民收入额为:6300美元- 500美元 = 5800美元

6.从表13-3资料中找出: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单位:万美元)。

13-3表

指标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9 6 数量 356.4 1866.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

解:(1)国民收入= 雇员酬金 + 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 =2451.2万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 = 国民收入+ 间接税 =2451.2 + 266.3 =2717.5万美元

(3)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2717.5+356.4 =3073.9万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红利-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2451.2–164.8+66.4-253.9+105.1+374.5 =2578.5万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578.5-402.1=2176.4万美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

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2176.4-64.4-1991.9=120.1万美元

7.假定一国有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表13-4(单位:万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表13-4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 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解:(1)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净投资)

= 4800 -(800 - 300)= 4300万美元 (2)净出口 = 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消费-政府购买

= 4800 - 800 - 3000 - 960 = 40万美元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 960 + 30 = 990万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净值-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 4300 - 990 = 3310万美元

(5)个人储蓄 =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 = 3310 - 3000 = 310万美元

8.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万元),试计算:(1)个人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

解:(1)个人储蓄 = 个人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4100 -3800 = 300万元 (2)投资 = 个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国外部门的储蓄

=300 +(-200)+ 100 = 200万元

(3)政府购买 = 国内生产总值 - 消费 - 投资 - 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