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 关注学生成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家校沟通 关注学生成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23926d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9

家校沟通 关注学生成长

我班有位叫张也的男生,他很爱运动,并且活泼可爱,但在他妈妈眼中,张也却是一个不敢和人交往的孩子。在上课时,张也经常有意无意地捣乱,对老师表现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敌对状态,他说自己尤其厌恶现在的社会老师的教育方法,经常进行罚抄等。这也是他经常在课上故意捣乱的原因。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张也的父母却并没有将他的思想情况与老师沟通,结果反让老师对张也的异常表现更加反感。 案例分析:

我与他沟通后,发现张也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成熟、很有主见的孩子。在他的内心,他非常希望自己主动完成社会老师布置的作业,好让社会老师对他另眼相看。

我查找相关的心理资料,知道了当孩子在学校因老师的管教而受到打击,表现出焦躁、愤恨的情绪时,家长不应急躁,既不能不问缘由对孩子横加斥责,也不能跟着孩子一起在背后数落老师的错误,这样都会使孩子在心里更加增长对老师的仇恨。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情况,在共同理解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找回自信,也可以为他找一些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拓展。

在没有成为教师之前, 我认为一名好教师就是教学能手, 就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自从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渐渐明白一名好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能手,还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艺术地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成

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但是,现在不少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都有一条还有待跨越的沟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遇到难题,还是习惯性地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家长身上,教师请家长到校不是交流、沟通, 而是“告状”、甚至训斥,家长对孩子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惧意”,甚至是“敌意”,因此进而生出抵触情绪的也有很多。

那么, 教师应如何消除家长的“惧意” 、与家长之间如何进行沟通呢?

首先, 作为老师应当放下“架子”,有的老师可能要问,老师有“架子”吗? 有的, 以我所见,当我们面对学生家长时,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端起自已的“架子”,把家长也当成了学生,这时家长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对老师也诚惶诚恐起来,为了孩子也只好“委曲求全”了。其实有很多学生家长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在自己孩子的老师面前,有时侯完全就像一位小学生面对自己的老师。

记得有一位学生家长,自从孩子上学,由于孩子的成绩不好,自己从来就没少受过孩子老师的训斥,他说自己今生最惧怕的就是自己孩子的老师。我觉得这位家长的话可能对老师有一点误解,也肯定是出于一种无奈,但是他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却非常具有代表性。这就说明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改正,那就是我们老师应当要放下“架子”,面对家长,我们应当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吩咐,多一些建议。应当把学生家长当成朋友,诤

友,和他们共同探讨对其孩子的教育,不能认为“我是老师,你就应该听我的。”

其次,作为家长,也应该拿出与老师沟通的诚意。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属于“抱大的一代”,有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的精力不够,在教育上总是一味的“迁就”孩子,认为只要给孩子穿好,吃好就行,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特别是对孩子独立性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面对老师,他们可能也认为老师说的不无道理,但就是不愿“委屈”一下自己的孩子,对于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总是虚与应付,完全没有一点诚意,直到老师对其孩子丧失信心。另外,家长与老师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个和谐的沟通氛围,也容易产生一些难以沟通的障碍,这也很容易导致老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意见,使得两者之间的沟通不能顺利进行,这样的沟通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陷入沟通的死胡同。其实,任何沟通都需要诚意,老师与家长也不例外,如果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家长也拿出自己的沟通诚意,这样就容易统一意见,容易对孩子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可避免老师讲一套,家长做一套,学生在两边应付而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都不理的尴尬。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