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水土保持方案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2ecc29b4daa58da0114a16

2、渠道工程绿化

特点:水源条件好,线状分布

目的:保护渠系建筑物,防止冲刷和坍塌 树种选择应耐水湿:落叶松、池杉、水杉、柳等 外坡一般种植草皮和灌木,坡脚种植乔木 内坡常水位以上可种植草皮和灌木 3、公路绿化

护路林带、中央分隔带绿化、停车场等服务区绿化、交叉互通绿化、路旁建筑物绿化、路堤路堑绿化、周边闲置地绿化

乔木、灌木、草结合 需考虑主体工程的特殊要求 4、铁路

两侧乔木距外轨不得小于8m,灌木不得小于6m 交叉道口特殊要求 弯道绿化要求 5、园林绿化

孤植、对植、丛植、群植、带植 风景林(密林、疏林)、绿篱、攀援植物 花坛、花池、花镜、花墙 草坪:自然式、规则式

单纯草坪、混合草坪、缀花草坪 (十一)临时防护工程

施工建设中,各类临时堆土(石、渣),必须设置专门堆放地,集中堆放,并应采取拦挡、覆盖等措施。

对施工开挖、剥离的地表熟土层,应安排场地集中堆放,用于工程施工结束后场地的回填、利用。

施工中的各类裸露地,应设计遇暴雨、大风时的防护措施。

施工建设场地应建设临时拦护、排水、沉沙等设施,防止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

对裸露时间超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应进行临时种草。

临时施工道路应统一规划,提出典型设计,并采取临时性的防护措施。 施工中对下游及周边造成影响的,必须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明确标识场内交通道路的边界,规范车辆的行驶,严禁任意开辟道路,减少

33

对地面的扰动。

不论是临时道路还是永久道路都必须采用砾石、卵石及碎石铺压路面,减少风暴危害。

(十二)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预防和控制措施 分层碾压整平排水 (十三)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时段划分、监测单元的划分; 监测内容与方法;

水土流失背景与各时段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量与工程量; 水土流失监测成果要求。 (十四)监测的主要内容

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应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度等。

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包括水土流失面积、程度和总量的变化及其对下游及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与趋势。

废弃物堆放 开挖场地 先做排水引流 沉沙减淤 集中工期 临时弃渣复膜或复盖 与弃渣利用相结合 先临时挡护后弃渣 表层剥离 活动场地 数量和占地尽量少 避开植被良好区 在非雨季、集中施工 临时拦挡措施 及时拉运 线路工程分段施工 回填土临时防护 34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应包括各类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十五)定位监测

对弃土弃渣场、取料场及大型开挖面宜布设监测小区。 项目区较为集中的工程宜布设监测控制站(或卡口站)。

项目区类型复杂、分散、人为活动干扰小的工程宜布设简易观测场。 建设类项目施工期宜布设临时监测站点;建设生产类项目施工期宜布设临时监测站点,生产运行期可布设永久监测站点;工程规模大、环境影响范围广、建设周期长的大型建设项目应布设永久监测站点;特大型建设项目监测站点的布设还应符合国家或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布局的要求,并纳入相应监测站网的统一管理。

应制定和完善调查和巡查制度,扩大监测覆盖面,并作为上述监测点的补充 监测小区、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应在同一水土流失类型区平行布设,平行监测点的数目不应少于3个。对铁路、公路、输油(气)管道、输电等线型工程,还应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布设平行监测点。

(十六)监测点的场地选址

每个监测点都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意义,原地貌与扰动地貌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各种试验场地应适当集中,不同监测项目应尽量结合; 尽量避免人为活动的干扰; 交通方便,便于监测管理;

监测小区应根据需要布设不同坡度和坡长的径流小区进行同步监测; 卡口站的主要工程设施应与小流域水文、泥沙及其动力特性相适应; 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应避免周边来水对观测场的影响;

风蚀量监测点应避免围墙、建筑物、大型施工机械等对监测的影响; 重力侵蚀监测点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侵蚀部位布设。滑坡监测应针对变形迹象明显、潜在威胁大的滑坡体和滑坡群布置;泥石流监测应在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布设。

(十七)监测方法的选择

小型工程宜采取调查监测或场地巡查的监测方法。

大中型工程应采取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有条件的特大型工程除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

35

查监测外,还可采用遥感监测的方法。

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应采用地面监测法。

扰动面积、弃渣量、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的监测应采用调查法和实测法。

施工过程中时空变化多、定位监测困难的项目可采用场地巡查法监测。 (十八)场地巡查

场地巡查是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监测中的一种特殊的方法,也是巡查最有效的方法。

场地巡查的重点是:堆放在坡面或沟道的弃土弃渣场、开挖量大的山坡取土场、取石场,特别是周边有来水的陡立和破碎工作面。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巡查应结合地面调查和专家估判,发现问题随时登记,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十九)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时段 监测地段 监测方法 按有关技术规范 监测内容 水土流失面积 防护工程稳定性 实测类项目 典型断面径流泥沙 建设性项目主要在建设期 生产性项目在建设和生产大面积开挖区域 大量弃渣集中区 环境敏感区 调查类项目 扰动面积 挖填数量 防治面积 防护效果 有关气象因子 对河流水沙影响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