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3fa4ee102de2bd96058808

牙齿 tooth teeth 鹅 goose geese man—men swear—swore—sworn

build—built(过去式)则是利用辅音d与t的交替表示动词时制的变化。 内部屈折不仅可以通过辅音、元音等音质形式体现,元音辅音的替换还可以通过音高、重音等非音质形式体现。如英语: 动词 名词 赠送 preˊsent ˊpresent 记录 reˊcord ˊrecord 汉语: wáng (名词) 王

wàng (动词)

汉语普通话“盖”和“盖儿”也属于替换元音的内部屈折。通过不同的声调也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是西方语言不具备的内部屈折语法手段。如: 藏语拉萨话:

自动 使动 起来 [laη13] [laη55] 睡 [--ε∶13] [--ε∶55]

又如汉语方言陕西商县话中的人称代词,在表示“我”和“我们”、“你”和“你们”、“他”和“他们”的单复数的区别时,不是在单数后面加上“们”,而是把“我”、“你”、“他”发成不同的声调: [ηγ53](我)——[ηγ21](我们) [--i53](你)——[--i21](你们)

[t‘a53](他)——[t‘a21](他们)

(3)异根法:通过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的变化。 good——better(比较级)——best(最高级) I(主格)——me(宾格)——my(所有格)

蒙语、俄语、法语等很多语言的人称代词都有不同的格,它们大多数都是利用异根这种语法手段构成的。

汉语中没有这一语法手段。

(4)重叠:通过词根或整个词重叠来表示语法意义。

汉语:ABB——慢吞吞、晃悠悠、胖乎乎、圆溜溜(A的生动形式) V重叠——看看、走走、整理整理、帮帮忙、游游泳(尝试、短时) A重叠——红红、大大、圆圆、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程度加深) (5)零形态(零形式)

前面说屈折、异根、重叠等形式可以产生某种语法意义,那么相对来说词在变化之前的形式,即原形,当然也有某种语法意义,所以原形也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词形变化,或者说变化的是一个零成分。

一种语言可以采取某种语法手段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英语复数名词,要加s但其单数形式却没有形态变化。汉语人称代词复数+“们”,单数即与复数相对应的没有标记的零形式。

9、语法范畴(选择、填空为主)

语法范畴是把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更大的类型,如“单数”“复数”可以概括成“数”的范畴,“阴性、阳性、中性”可以概括成“性”的范畴。语法范畴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来。如,“数”——单数(零形式),复数(内部屈折或外部附加)等。

语法范畴主要有“体词性语法范畴”和“谓词性语法范畴”两大类。 (一)词性语法范畴 (1)“性”范畴

俄、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类,法语有阳性和阴性两大类。俄语用词尾表示,德语、法语用冠词表示。名词的性与自然界的性有些是一致的,但大多数不一致。如德语“Das Weib”(妇女)为中性N。“Das Sofa”(沙发)也是中性N,但法语“le fauteuil”(沙发)是阳性。“太阳”一词在德、法语和俄语中分别是阴性、阳性、中性。

古英语也有性范畴,但在现代英语中已消失,只保留个别词的词缀形式上,如“waiter”(男服务员),“waitress”(女服务员)。

汉语同样不用词形变化表示性,如果要表达自然的性别就要加上特别的词语或语素,如“男人、女人、母鸡”等。但这已不是语法的意义了,是词、语素义,属于词汇范畴。

至于代词“他、她、它”则只是文字的分化形式,连词汇区别都算不上。 (2)“数”范畴

即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数”大多用词尾表示。如英语“house\\houses”。

在一些语言中N的数与V的时态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英语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V现在时就要用加词尾“-s”的形式。

有人认为汉语指人名词后面也可以通过加上虚语素“们”表示复数,如“学生们”,其实除了人称代词“我们、你们、他们”等确实是“我、你、他”的复数外,其他N不一定是这样,因为“学生”也完全可以表示复数,如“学生都来了”。可见在汉语中并没有严格的数范畴。 (3)“格”的范畴

“格”是名词、代词等通过语法形式的变化表示同其他成分的关系。例如英语“a teacher’s book ”所有格形式表示同后连着的N存在领属关系,“I help him”中存在着主谓关系和支配关系。现代英语有生命的N具有两个格,就是非所有格和所有格,例如:cat(非所有格)——cats’(所有格)。名词性的代词有4个格,例如:

I(主格)——me(宾格)

my(A性所有格)——mine(N性所有格)。

(4)“有定无定”范畴

在印欧语系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来表示有定和无定意义,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

I have just read the book.(有定) 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无定)

翻译成汉语,是“这本书”和“一本书”,用指量词和数量词表N的有定或无定。在汉语中,动词后的“数量名”,名词往往是无定的,如“买了一本书”,“来了

一个人”,而在V前的名词,无论什么形式,只要是肯定句都是有定的。如“这本书读完了”,以及“书买回来了”和“我把书弄丢了”。而否定形式则不一定,如:“他连一本书都没看”、“我什么人都不见”。 (二)谓词性语法范畴

主要指由V的词形变化表示的意义。主要有时、体、态和人称。 (1)“时”范畴

即表示V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很多语言都可以以说话为坐标确定句子中动作的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一般可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俄语一律用屈折形式表示V的时。 英语则现在时用加词尾或零形式表示: He works?? You work??

过去时用加词尾或内部屈折表示: He worked?? They built??

将来时用助动词(虚词)形式: I shall (will) go ??

在某些语言中还可以以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为坐标表示动作的时间,如英语:

He was going to go to bed when she called him.

汉语没有通过词形变化表示V的范畴,但也可以用词汇形式表示类似意义,如: “他将去上海”,就用“将”来表示与英语“will, be going to”差不多的意义。也有以相当于英语从句的形式表示以过去某一时间为基准发生的事:“我进去时他正在洗脸”。 (2)“体”范畴

表示动作进行持续与否的状态。常见的有进行体、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等。个别语言还有表示瞬间的动作、一次或多次发生的动作、断续的动作等体范畴。俄语V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英语V主要有进行体和完成体,例:

I am reading the 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