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45f91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案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基本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实质和意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教案重点:哲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实质。

教案难点: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教案方法:以讲授为主。 教案时数: 3学时。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哲学辞源小考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文是“PHILOSOPHIA”,由两部分组成,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合在一起,就是“爱智”的学问。后来,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了希腊文的拼法。

我国因长期和外界隔绝,接收西方文化较晚,1896年,晚清学者黄遵宪看到日本人将它译为哲学,觉得很好,遂在日文著作中用哲学称谓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说。1897年,梁启超第一个在日文中把它译为哲学,从此沿用至今。 2、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有哲学。可见,哲学不是一般的世界观,而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它是有哲学家、思想家们经过思维加工而成的,是把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方法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方式、手段、原则、办法等等的总称。

哲学是人认识人自己的方法,是人通过批判地审视自己而指导自己行动的方法。人之所以自由就在于人认识了必然,而认识自己是最困难的事情,哲学就承担人间这样一个最困难的任务。

3、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社会科学是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维科学是对人的思维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所有这些科学是否正确要有它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这些本质和规律来判定。哲学由于没有自己特定的对象,所以它只能以这些科学作为自己的对象。它要将这些科学抽象得出的结果作为自己的基础、材料,概括、总结出整个世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因此,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学说。哲学的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一方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坚持这一标准,也就是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提问:什么叫二元论?它的实质是什么?)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上,凡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或体现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人的感觉、意识是唯一的实在,世界是人的感觉、意识的产物。后者认为,“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的产物或表现。

②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认识论问题以本体论问题为前提并制约着本体论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因而辩证法并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也不等于唯心主义。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但唯物主义主张的是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思维辩证法不过是客观辩证法在人脑中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存在的只是某种精神的联系和发展,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只是这种精神运动的表现或投影。

两者的联系在于:后者从属于前者,前者有受后者的影响和制约。因为:第一、人们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进一步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或本质问题,规定了解决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方向,它对于能否具有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因此,坚持辩证的观点,决不是无关宏旨的。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略讲)

19世纪40年代,划时代的伟大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它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社会背景 2.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 4.主观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又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本质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束了那种企图包括一切科学并凌驾其上的“科学之科学”的统治,把哲学归结为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关于哲学对象的一个深刻的变革,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和党性,因而具有任何其他哲学不可

能有的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的内在要求,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 1.认识功能 2.改造功能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僵化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断发展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和产物。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仅社会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在发生变化,而且各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原有体制和模式的弊端已明显暴露,许多国家正在进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寻找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新模式。

在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研究其变化,把握其特征,对其变化本质和演进趋势作出科学的规律性的说明。

在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的胜利、成就、困难和曲折以及发生的挫折,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加以科学的回答,通过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完善自己。

在现时代,总结自然科学新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一方面迸发出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又破坏了生态平衡,损害了人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此作出研究和回答。

在现时代,科学地分析、批判和研究现代西方哲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重大课题。现代西方哲学作为现实的社会思潮,也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尽管它不能对时代提出的问题作出全面而正确的回答,但确实不乏某些合理的深刻的见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文明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是因为中国蕴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需要。 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文化背景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根源

从历史根源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及其和中国哲学优良传统的某些相通之处为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主要方面,在古老的中国有过比较稚嫩的认识,比如在唯物主义的传统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思想,把“天”还原为自然界,反对天命鬼神,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肯定自

然界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明末清初王夫之的“天下唯器”说,“无其器则无其道”,唯物主义的传统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在辩证法方面:从《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韩非子》的“矛盾”观到《语类》讲的“一分为二”,都是对立统一的生动表述;从军事家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到政治家魏征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都接近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中国古代哲学一直强调知行结合:孔子主张学以致用,墨子主张以“用”作为检验是非的标准,王夫之认为“行先知后”,颜元提倡“习行”“践履”,都是强调实际行动在认识中的作用。

在社会历史观上,荀子从人类物质生活出发,探索礼法制度的起源;柳宗元等人批判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等等,都在某种意义上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着近似之处。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思想精华,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文化心理上的认同感,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了便利的思想桥梁。 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1、毛泽东哲学思想

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

在唯物论方面,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强调我们的思想要符合实际,强调调查研究,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强调坚持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在辩证法方面,强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内因和外因、矛盾的对抗和非对抗等方面系统地阐发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指出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道理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在认识论方面,突出并全面阐发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把认识的运动过程概括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个飞跃,系统地阐发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在强调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强调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历史观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和旧社会有质的区别,能够通过自身调整来解决;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突出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

2、邓小平哲学思想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论基础。他强调照辩证法办事,就要善于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他紧紧抓住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这一矛盾问题的精髓,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以生产力为根基、以人民为本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内容。 3、“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⑴“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⑵三个代表思想在哲学上的创造性在于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⑶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于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

化,解决了执政党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年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树立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对他今后的生活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青年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对于青年自身的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都有重大的意义。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增强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3、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首先要树立并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不会有坚定的实际行动。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不是凭空产生大,而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正象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一样,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曲折现象。但只要我们认清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就不会在扑朔迷离的世界面前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大趋势,但它又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人们依据客观规律自觉活动的结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人民的理论创造。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要认真读书,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二是要将学到的理论同实际相联系。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二元论 辩证法 形而上学 2、问答:

(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 2)哲学对立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 3)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各经过几个主要阶段? ( 4)旧哲学的历史地位及其主要缺陷。 (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 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和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