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电子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电子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7b51dcd4d8d15abe234ed0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珍稀动植物,增进爱护生物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增进爱护生物的情感,培养多种能力。 四、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宣传片,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

2、将学生分为三组,推选代表,指导学生分组准备“角色扮演”的材料。 3、制作CAI课件。 学生:1、搜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资料。

2、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措施的有关资料。

3、收集“白头叶猴”的背景资料,选出代表,准备好辩论提纲。 五、 课时分配 一课时 六、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2、我国生物多样性形势不容乐观 学生活动 观看宣传片,进行情感体验。观察图片和图表,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形成正确观点。 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 教师活动 播放宣传片,创设情境。 组织观察,讨论分析。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出示图片适当补充,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教育。组织观察,讨论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资料,进行交流整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行为,形成正确认识。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四人一组分析课本资料,重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措施 选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讨论结果,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教师给予观察课本插图,四人一组合作,适当的补充,强调依法保护,实现可持续发阅读课文并讨论。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阅读课本,进行补充。 展。同时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角色扮演 辩论生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分成三组,派代表分角色进行辩论,其他学生参与发言并作组织辩论、协商,进行评价,达成共识。 介绍潘教授和白头叶猴的真实故事。 54

猴 出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课堂小结 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55

2014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重点

一、知识结构

腔肠动物:珊瑚

无脊椎动软体动物:河蚌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无脊柱 1 物 环节动物:蚯蚓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节肢动物:蜘蛛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鱼类

两栖类:大鲵

脊椎动物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2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蕨类 如肾蕨

植物的分类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有种子 种子植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细菌 3、微生物 真菌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

56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

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3、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 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2)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3)兔:

体表:被毛(保温)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

消化:牙齿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体温恒定。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4、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

(1)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 类

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2)运动: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3)消化:角质喙,无牙齿,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5)循环: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附: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2、昆 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