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8724355727a5e9856a61d0

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四)拓展延伸

读一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五)达标检测

1.完成练习册p11-12页 2.辨字组词。

漂( ) 倭( ) 蚌( ) 飘( ) 委( ) 丰(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漂流( ) 喜欢( ) 闪烁( ) 瞎闹

( ) 存心( )

反义词:马马虎虎( ) 黑暗( ) 4.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圆滚滚 、 、 、 。 5.句子加工厂。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害怕困难呢?

改为陈述句: ②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为反问句: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第8课 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 9 -

1.导入 2.课前预习

3.学生快速解决生字

第二课时

1.集体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2.板书、分析、拓展

第三课时 测评、点评 一、课前预习

1.课前,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并各组两个词语,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 绞尽脑汁: 一本正经:

澄澈: 进化: 困窘:

3.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4.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5.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6.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二、预习交流、检测

(1)强调需要注意的读音及难写易错字。

易写错的字:“赋”字不要多一撇,“厘”字不要多一点,“愧”字中“鬼”的写法。部首同是“月”的“胚、臂”的不同写法。

(2)交流预习中要求掌握的词语。

(3)朗读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纠音、评价。 (4)交流收集的资料。

(5)反馈交流预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 三、导学流程 1.导入 。

- 10 -

童年是令人难忘的,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有泪,有喜,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2.学习新课。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发现的快乐?

(2)自由朗读3----13节,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又是怎样找到答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交流,写下你找到的有关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3)反复朗读,体会“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

(4)“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我”为什么会笑?老师为什么会觉得“我”不怀好意?

(5)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请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6)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吗?

3.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我想对菲奥多罗夫说: 我想对菲奥多罗夫的老师说: (2)童年是人生记忆中最完美的一页,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好笑的事。小朋友,你在童年时是否也有什么发现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4.达标检测。 (1)句子加工厂。

A.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 B.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C.老师对同学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 11 -

改成陈述句:

改成“被”字句:

改成转述句: D.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改成肯定句: (2)点击课文。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驱逐”是指 ;“迫害”是指 。 2.破折号的作用是 。 3.请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第9课 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20分钟; 预习检测、交流:20分钟 第二课时

(1)学习《我想》:20分钟; (2)学习《童年的水墨画》:20分钟 第三课时

(1)拓展延伸:15分钟; (2)达标检测:20分钟; (3)课堂小结:5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

2.反复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3.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什么。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