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设计(76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设计(76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c284f2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c

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①指导学生反复品读后谈感受。 ②课件出示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出示句子二: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①引导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指导学生融情想象。 ③指导朗读。 5.品读“朗润园观月”。 (1)出示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年事已高定居朗润园时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相比又是怎样的呢?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句子,感受朗润园的美丽。 (3)出示朗润园的风光图片。 (4)引导学生思考:看到如此(5)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谈感受: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6)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6.品读第7自然段。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声的是哪句?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感叹号变成问号,好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 ①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②完成填空并尝试背诵。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 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5.在学习句子一时,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学习句子二: ①在教师指导下读句子,谈感受。 ②朗读句子,融情想象。 ③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句子。 5.在教师指导下品读“朗润园观月”。 (1)朗读句子,畅谈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句子,感受朗润园的美丽。 (3)欣赏朗润园的风光图片。 (4)学生畅谈感受。 (5)结合句子体会作者时时、处(6)在教师指导下积累词语: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点缀其间 一碧数顷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良辰美景 荷塘月色 ①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②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③尝试背诵词语。 6.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7自然段。 (1)读句子,谈感受。 (2)对比读句子,谈感受。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3)朗读句子。 教师可以相机出示那些地方的月亮图片,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6.学习句子二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 7.在学生融情想象时适当配上音乐。 8.在学生欣赏朗润园图片后,出示故乡的小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在对比之中学生更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月亮的喜爱之情。 美景,你有何感受?作者呢? 处存在的睹物思乡之情。 四、学习方法,升华迁移(用时:5分钟) 1.小结:一轮明月,寄托着作者无限的思念。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借物抒情。 2.拓展:搜集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们分享。 1.在教师指导下知道什么是借物抒情。 2.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思乡的诗文。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思乡诗文,和学生分享。

4* 梅花魂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梅花魂 1.认识“葬、腮”等12个生字。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1.搜集有关梅花的诗文资料,准备歌曲《红梅赞》,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思乡的诗文。(学生)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播放歌曲《红梅赞》,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这首一、歌曲激趣,引入新课(用时:3分钟) 歌,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梅花魂”。 3.引导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表现“魂”的意思的语句。 2.出示句子: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二、整体感知,把握要点(用时:10分钟) 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出示学习提示: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一共写了几层意思。 (2)你是怎么样理解“秉学生活动 1.听歌曲,谈想法。 2.朗读课题。 3.组内交流,提出疑问: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自由朗读、男女生对读。 3.按学习提示学习相关段落,然后交流汇报。 (1)明确这段话写了哪三层意思。 (2)理解“秉性”的意思及梅花的秉性。 1.在学生总结段意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不管……都……”这个关联词语,并尝试运用该关联词语说话。 2.在学生理解“秉性”时相机强调“秉”的读音。 在学生听歌汇报环节,可以随着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诗词句。 教学提示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性”的?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3)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再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五件事中,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结合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1)为什么外祖父读着唐诗宋词就会落泪? ①反复吟诵诗句,想一想:这几句诗词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诗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指导学生背诵有关思乡的诗词名句。 ③交流自己知道的思乡的诗词名句。 三、问题导学,重点赏析(用时:22分钟) ④小结落泪原因。 (2)文中还有哪件事写了外祖父落泪,读一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①得知可以回国,作者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而一直渴望回国的外祖父呢? ②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③融情想象:如果你是外祖父,得知不能回国,心里会怎么想? (3)指导学习理解第三次落泪。 ①指导朗读关键句子。 ②你读懂外祖父的眼含泪水了吗? 你还能读懂什么? (3)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无望痛哭 相赠梅图 赠送手绢 3.在教师指导下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及相关语句。 (1)感悟外祖父第一次落泪。 ①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②在教师指导下吟诵诗总结共同点。 ③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思乡的诗词名句。 ④感悟外祖父浓浓的思乡情。 (2)感悟第二次落泪。 ①在教师指导下思考问题。 ②反复朗读句子。 ③在教师指导下融情想象。 ④感悟外祖父思乡却不(3)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报第三次落泪。 ①反复朗读句子: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1.在学生汇报写了几件事时相机指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的能力。 2.在学生理解外祖父浓浓的思乡情时,要渗透理解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表明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子孙不忘祖国文化。 3.在学生融情想象外祖父的心情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加强学生理解华侨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指导学生学会联系14、15自然段外貌和环境描写感受外祖父的心情。 2.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报课文写的五件事: 词名句,理解诗词名句,的传统文化,也让自己的④小结第二次落泪原因。 能归的失落与无奈。 ③从第14、15自然段中,一块手绢——雪白的细

④指生齐读14、15自然段。 花。 ②交流外祖父眼含泪水的原因。 ③结合句子谈感受,感悟外祖父思乡却不能归的寂寥与落寞。 ④齐声朗读14、15自然段。 1.小结:读读课文第1自四、学习方法,升华迁移(用时:5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 2.拓展:把你搜集到的关于思乡的诗词,和同学们分享。 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的写法。 2.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思乡的诗词。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思乡诗词,和学生分享。 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5 草船借箭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教学目标 委托”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 1.搜集三国中的人物的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 2.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搜集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课件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补充歇后语。 一、练习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明确课题的意思。 3.组织学生简介背景,学生活动 1.观看多媒体课件,补充歇后语。诸葛亮焚香弹琴——(临危不乱);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顾全大局)。 2.齐读课题,明确“草船借箭”指的是运用智 课前一定要做好布置,让学生感知“三国”这段历史,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提示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