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设计(76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设计(76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c284f2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c

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 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1.依据学生生字词的自学情况相机进行指导,重点强调:“擂”的读音是léi,“寨”的读音是zhài,“弩”的读音是nǔ,“丞”的读音是chénɡ。 2.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部分,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10分钟)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3.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4.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书自学字词。 2.同桌互助熟读词语,相互正音。 3.分段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容易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4.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写了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故事。 1.理清课文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然后请学生在组内选代表汇报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草船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按时交箭。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上标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交流。 1.学生在梳理脉络时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的顺序来进行分段。 2.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时教师要给出批注示范,引导学生做标记,使阅读更有效。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2分钟)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并和同学交流。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10分钟) 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活动卡。 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经过是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1.填写活动卡前引导学生流畅地进行概括,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填写活动卡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复述故事时,引导学

3.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并归纳总结。 是诸葛亮按期交箭。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 3.小组推荐学生代表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表现突出。 生按照顺序进行复述,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1.多媒体课件出示《草船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借箭》的视频或故事录音。 2.组织学生阅读原著中的相关部分。 1.课后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 2.学生课后阅读原著中的相关部分。 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中的相关部分,搜集与人物相关的故事,为人物制作名片。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课文主要写( )由1.课件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填空。板书课题。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5分钟) 2.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 于妒忌( )的才干,要( )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用妙计向( )“借箭”,挫败了( )的暗算,顺利借得十万多支箭,使得( )不得不叹服。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神机妙算”,意思是指十分高明、巧妙的计谋。 1.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明确故事的起因,初步体会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 2.引导学生积累喜欢的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用时:25分钟) 词句。 3.组织学生学习第4、5自然段。 (1)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向鲁肃借船?鲁肃为什么没告诉周瑜?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1.学习第2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 (2)边读边想边议:他俩每次对话时,各自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读后评价:是不是把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特点读出来了? 1.学习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可以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表情,可能会怎么做,还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帐内的情景和旁人的言行。 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学习第4、5自然段, 了解“草船借箭”的准备工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画出相关语句,自由分组,研读体会。 ①抓住“管保有、果然”2.在了解诸葛亮向鲁肃借船的原因时,可以引导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对鲁肃这个人物的了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 语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课文内容。

4.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默读第6~9自然段,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组织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6.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讨论、交流,明确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是因为鲁不让其向周瑜提起借船之事,是因为周瑜聪明过人,会识破计划。 4.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交流、汇报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1)抓住“这时候……看不清”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文。 (2)抓住“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诸葛亮下令……呐喊”“诸葛亮又下令……受箭”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地理。 (3)抓住“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就回去’”等句子,了解“笑”字的含义。一笑曹操因多疑中计;二笑鲁肃胆小;三笑周瑜阴谋失败,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观看视频资料,尝试着复述课文。 6.根据板书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 3.在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教师可在学教师精当的点拨来深化研读。 4.在小结、过渡语中,教师注意古典名著阅读方法的点拨:如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来体会人物的鲜明特点;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相关的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生研读中穿针引线,通过1.组织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2.引导学生讨论:“草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用时:7分钟) 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表演故事。 亮的才干: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体会“借”字的巧妙用法。 3.自由分组练习表演故事。优秀小组全班汇报表演,集体评议表演情况。 在体会人物特点时,知道的相关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2.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自己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1.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1.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在课后,可以小组内

(用时:3分钟) 课后的感受。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进行阅读。 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后选《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 举办一次故事会,讲一讲《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的故事。

6 景阳冈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景阳冈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恰好、性命”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难读、难懂的词句,并理解意思。 教学目标 3.用速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4.抓住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学习全面地看待人物形象。 5.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1.借助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句。 教学重点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1.搜集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的故事。(师生) 课前准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汉歌》;搜集有关四大名著的资料。(教师) 3.读一读原著中武松打虎的情节;观看《武松打虎》的动画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景阳冈”的“冈”是生字,读音和字课堂上进行提醒。同时点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正音。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2.简介景阳冈的资料及武松的相关故事。 3.引导交流《水浒传》2.学生自主交流自己掌了解武松的相关故事。 握的景阳冈的相关资料,形都容易搞错,有必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