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18f811312b3169a551a418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 2、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特点 3、体会人类在探索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体会人类在探索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2、难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课文

(ppt)同学们,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拍摄回来的照片,这湛蓝的星球,是不是很美?(是)杨利伟自己也说,从月球看我们的地球,真的很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呈现圆弧形,现在科技先进,我们通过卫星图片能很清楚地知道地球的形状,那么,人类最开始是怎么发现地球是球形的呢?学完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答案。 二、初读感知

1、首先看看课文题目,从标题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预设:写的是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关注哪个词?第一次);写的是“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关注哪几个词?发现和证实)。

追问:到底哪个是主要的?这两个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恰恰证明了地球是“球”形。

小结:所以主标题可能会写一个故事,副标题可能写科学知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是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中一个重要事件。

2、人们是怎么发现地球是“球”形,又是怎么证实这一点的?在这之前,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自读课文,圈划归纳。(人们对地球的发现和证实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1(错误认识)盖天说和盾牌说

2(发现)人们发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直的

柏拉图提出“地圆说” 亚里士多德用事实进行论证

3(证实)15世纪初,葡萄牙人西非航行支持了这一学说

16世纪初,麦哲伦环球远航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三、细读体会

1、对于这次航行,文中第9节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最冒险的环球远航”,为什么说它“最伟大”?“最冒险”又体现在哪里? → “最伟大”:

(第13节)麦哲伦的这次环球远航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这是人

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观偏见和宗教谬说让位,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至此结束(那么文中哪一段又体现了这是一次“最冒险”的航行?)

→ “最冒险”:

齐读第12节,看看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觉得最艰难的是哪一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为什么你认为这里最冒险、最艰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困难过程。注意追问)

遇到的困难:

自然考验:“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海峡”

“同行的五艘船中,一艘不幸触礁沉没”

人员考验:“一些船员因对前途感到畏怯而哗变”

“另一艘带有大部分给养的船背叛离去”

疾病饥饿:“断粮和坏血病使许多船员相继死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与当地人冲突:“麦哲伦因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而被杀死”

补充: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们刚开始上课时说过,“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我们要关注“第一次”,第一次意味着什么?是未知的一切。先不说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单说能够开始就已经很不容易。想想看,5艘单薄的帆船航行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上,船上的船员们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也许是大风大浪,也许是鲨鱼海鲸,他们显得那么渺小。也许下一秒一个大浪扑过来,自己就被吞噬;也许一条海鲸撞过来,帆船就被掀翻;甚至假如地球不是圆的,他们会不会走着走着,掉到下面的无底深渊??

想想看,从遭遇湍急的海峡-船只触礁沉没-船员哗变-给养船只背叛离去-断粮、坏血病-麦哲伦被杀,所有这些困难,但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挺过去,最终的结局也许就是失败。但是麦哲伦和他的航队最终成功了,他们的成功是偶然的吗?(不是)

2、那么,如此艰难困苦的旅行,为什么最终能够成功?麦哲伦航行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 追求真理(志向远大):(第10节)在贫病交加、备受冷落、伤心至极的情况下,他“却

一心想去干一番大事业??这也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勇于实践(准备周密):(第11节)“他到图书馆查阅了最新的地图和海图,请教了专

家学者,逐渐相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有一个海峡??”

信念坚定(毫不动摇):(第12节)“在这种情况下,麦哲伦毫不动摇,坚持前进,宣

称即使要吃船上的帆和皮革也绝不回头”

→ 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人类历史上许多个“第一次”都是这样,在看似偶然的表面背后藏着成功的必然。比如哥伦布,他发现新大陆纯属偶然,他自己都以为那是印度。但是在这之前,他做过多少百折不挠的努力。为了出去航行,他曾经先后向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多国国王请求自助,国王们都以为他是江湖骗子。最后西班牙国王愿意自助,他们为此开了个审查委员会,会上别人质疑,即使地球是圆的,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爬上来呢?这么多的质疑,他都没有放弃;例如牛顿,看起来被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多么偶然,但在这表象之后,他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例如爱迪生,更不是偶

然,当人们都质疑他对灯丝的研究毫无意义时,他仍然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我们从这些开拓者身上可以学习什么精神?不畏艰险、敢想敢做、勇于实践、坚守信念等等。 四、拓展深入

1、麦哲伦作为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主人公,其实课文中作者对他个人的描述并不多。老师从《麦哲伦历险纪》中节选了一段文字。我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不久,饥饿开始威胁这支远航探险的船队。他们先是吃饼干,饼干吃完后,只好吃长满蛆虫,发出鼠尿臭的饼干屑。他们喝的是变质发臭的腐水。到后来,这些东西也难找到了。有的人就把包帆索的牛皮撕下来,这些牛皮坚硬如石,要放在海水里浸四、五天,然后在炭火上烘烤后,才能吃下肚。还有人在船上找锯末屑吃。如果有谁在船舱里捉到一只老鼠,可以向别人换一块金币,有时甚至这样的高价也买不到哩。

由于长期缺乏新鲜食物,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这种病使牙龈发黑肿胀,牙齿脱落,骨节无力,使人难以站立,后来有19名船员得了坏血病死了。麦哲伦对船员们十分关心。每天早晨,他都要拖着虚弱的身体,护理昨夜幸存下来的病人。许多体弱不支的般员,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对前途失去信心。

一天,在研究航向的例行会议上,有人提议返回西班牙,麦哲伦坚定地说:“即使船上的牛皮统统吃光了,也要前进!” 预设:材料详细,课文简略;

材料渲染困难、突出麦哲伦,课文重在写过程; 材料中有描写,课文只有叙述; 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文体和写作意图导致。材料是传记,重人物和情节,需要运用描写等写法详尽描述过程和刻画人物;而课文是科普作品,不是为了讲一个故事,告诉大家麦哲伦航行多么艰苦卓绝,而是要向人们科普知识,这就决定了在麦哲伦航行的写法上——叙述简明、重在科普性(文体特点)。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体会了航海家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探险精神;也理解了科普作品叙述简明、重在科普性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或查阅其他航海家资料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