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汇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最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汇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1d3f0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5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拜金主义盛行、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等等问题,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科技信息化的发展,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蔓延,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 (一)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西方思想渗透带来的挑战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和平演变”的矛头直指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作为和平演变的核心内容,思想渗透依然是他们采取的重要手段,他们不断对中国进行着“西化”和“分化”,依靠自己本身的强大实力,通过强大的舆论和媒体传播实力,大力宣传西方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摧毁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力求颠覆中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正是在这种西方国家设置的意识形态陷阱的思想渗透下,中国很多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坚持,导致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2、西方强势经济实力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换言之,就是说经济实力决定着文化实力。那么,在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威胁。江泽民同志在书中写到:“目前,从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要高的多。这也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也不行。”①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和认同,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并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动摇。而我们在面对经济实力不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面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得很苍白,缺乏足够的说

服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发展,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对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强大的优势,这将无疑使人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命运产生担忧,无疑会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 3、网络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前,受信息传播途径的限制,我们通过国家有效控制的新闻传媒和文化宣传队伍,自上而下的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直线的传播给人们,保障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的至高地位。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增多,而且内容多种多样,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淡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而网络具有的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自由性、快捷性和开放性等特性,使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导向产生了巨大的难度。网络的发展也使西方在信息传播上占据了信息强势: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因此,网络的发展其实是为西方的思想渗透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被网络中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所吞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和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产生了模糊的状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来看,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传播的阶级基础。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所有制体制,导致了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使马克思主义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工人阶级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人们按利益划分群体的模式使人们对于阶级的归属意识开始弱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开始瓦解和流失。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无疑导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同样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变化,人们不禁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

种种质疑。

2、现实社会矛盾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凸显出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城市建设和房屋拆迁带来的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贪污腐败现象等等问题,使得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发、高发态势,这都客观上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大众接受的难度。曾经认为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工人和农民在实践中并没有成为直接的获益者,甚至相反成为了社会的底层阶级,这不得不使人们将这些现象和问题归咎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将遭受严重质疑,甚至对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产生不同程度的怀疑。 3、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带来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交融,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激烈交锋。在这种文化的斗争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信仰逐渐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日益泛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被淡化。吴怀友在《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一书中写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伦理所强调的公平竞争、效率优先、趋利趋向与社会伦理强调奉献精神、利他主义、大公无私发生了一定的冲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等社会引导和整合等意识形态功能在市场经济以及自由观念等侵蚀和消解下不断弱化。”②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催生了人们价值需求的多元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化的指导思想,难以满足和统一大众的精神需求,大众在多元文化中的自由选择就大大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整合的难度。 4、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宣传不到位带来的挑战

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搞了几十年的马克思主义,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简单的归结为几条原理、几个具体的结论,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我们中学和大学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总是被归结为具体的基本原理,这无疑将学生引向了理解马克思主

义的误区。这样做不仅不会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反而导致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有用性遭到质疑。尽管我们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立场、观点、方法,但在宣传中更多地在使用教条化的语言,而很少引导人们去认识、理解和使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陈锡喜曾在文章中写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往往被裁剪成一些抽象的、片面的、标语口号化的政治概念。”③另外,在宣传过程中经常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非马克思主义的就是歪理学说,这种现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象,极易导致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腻烦心理。对马克思主义形象的削弱,无疑使人们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不良的情感。 二、对策分析

(一)加强理论研究,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有关,也与我们的理论研究不足有直接关系,能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结合起来,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否发展下去的关键因素。吴怀友在书中写到:“能否科学论证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对现实中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挑战和冲击作出有力回应,是解答和消除人们思想中的各种疑惑,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④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绝对真理,更不能教条的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是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真正指导思想。只有做到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结合,才能体现出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 (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共产党是我国的政治领导力量,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要首先加强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和领导,确保指导思想的一元化,防止多元化的思想侵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阶层,造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领导阶层的丧失。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倡导者,共产党的身体力行,定会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辐射力,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加强党的建设,不仅仅是从理论上提高,更重要的是理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