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完整版(6.27)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10年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完整版(6.27)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67dbda6edb6f1afe001f1b

色素b和c1、铁硫蛋白和细胞色素c2的传递,再返回到带正电的P870,同时驱动ATP的合成。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是指光合作用中与一种非环式的电子传递过程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这种电子传递过程既包括光系统I,也包括光系统Ⅱ.电子的最终供体是水,最终受体是NADP+。水被氧化为分子态氧,并将电子传递给P680,再传递至P700,最终传递给删NADP+。P680和P700只有在光的激发下才能参与上述电子传递,在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中,可以生成 ATP、NADPH、分子态氧。

12、合成蛋白质,脂肪酸,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糖类:UTP 蛋白质:ATP

脂肪酸:乙酰-S-COA、乙酰-COA 胆固醇: 核苷酸:GTP

13、下列那些化合物分解产生葡萄糖:氨基酸,甲醇;淀粉 ,纤维素,果胶和蛋白质 淀粉、纤维素、果胶

14、己糖降解到丙酮酸的EMP途径?

糖酵解途径,亦称埃姆登-迈耶霍夫-帕那斯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简称EMP途径)。分解葡萄糖经由6-磷酸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生成丙酮酸的代谢途径,由10步酶反应组成。 15、EMP为合成代谢提供那些能量、还原力和小分子碳架? 能量: 2ATP 还原力: 2NADH2

小分子 C 架:6-P葡萄糖、P-二羟丙酮 、3-P甘油酸 、 P-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16、为什么说TCA循环是链接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纽带?

自养微生物同化CO2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或者无机物氧化所得到的化学能,固定CO2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条1.卡尔文循环2.还原性三羧酸循环固定CO2又可称为逆向三羧酸循环(TCA)该循环每循环一周掺入两个CO2,并还原成可提供各种微生物合成利用的乙酰辅料A,在由它再固定1分子的CO2后,就可以进一步形成丙酮酸、丙糖、己糖等一系列生物合成所需要的原料参与到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中。 17、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可以概括为那三个阶段? 产生三要素:能量、还原力、小分子化合物

合成前体物:氨基酸、单糖、氨基糖、脂肪酸、核苷酸 合成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肪、多糖

18、次级代谢:是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期(通常是在生长的后期或者稳定生长期)里合成的一些对微生物本身没有明显作用的物质。

初级代谢:是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19、次级代谢的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1)以初级代谢为前提,并受初级代谢的调节。 (2)一般在菌体生长后期发生。 (3)次级代谢中酶专一性低。 (4)菌株特异性。

(5)次级代谢与染色体外遗传有关

(6)根据终产物对其它生物的作用: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色素,维生素。

9

20、抗生素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机理如何?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

21、生长刺激素有什么用途?

是一类刺激植物生长的生理活性物质。

如镰刀菌产生的赤霉素就是这类物质的典型代表,赤霉素目前用于杂交水稻制种中,可刺激稻穗伸长后便于授粉。 葡萄膨大。非法使用,猪鸡等快速生长。 22、色素有什么用途?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色次生代谢产物,常积累在细胞内或者分泌于细胞外。 如灵杆菌产生的花青素使菌落呈红色。红曲霉产生的红曲素不仅使菌体呈紫色,并分泌于体外,在食品上用作着色剂,酱色酱油的本色。 各种水果的颜色,显示品质等。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 1、什么是生长?

有机体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表现为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体积加大。 2、什么是繁殖?

由于细胞分裂而引起的个体数目的增加。 3、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几种?

平板分离法(稀释涂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单细胞挑取法。 4、对数生长期有什么特点?

1、群体数量增加最快,代谢活性达到顶峰; 2、群体的化学组成及生理特性均一; 3、生长速率恒定;

4、平衡生化,即细胞内所有细胞组分均衡合成。 5、衰亡期是如何形成的?

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 6、如何缩短延迟期?

1、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菌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2、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3、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4、适当扩大接种量。 7、什么是分批培养

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8、什么是连续培养

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9、恒化培养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通过培养基中某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基本恒定的方式,使细菌的生长速率恒定,生长“不断”进行。 10、恒浊培养

通过连续培养装置中的光电系统保持培养基中具体浓度恒定,使细菌生长连续进行的一种培养方式。 11、同步培养

10

能使培养的微生物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阶段上的培养方法。 12、举例说明同步培养的方法?

机械法:微生物细胞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细胞体积、质量等特征存在差异,通过机械法就可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分开来。一般有三种方法:离心分离法,过滤分离法,硝酸纤维膜法。

环境条件控制技术:温度、培养基成分控制、其他方法(用最高稳定期的培养物接种、抑制DNA合成法、控制光照、分离芽孢等)

13、菌丝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如何?(分支多而频繁) 14、菌丝在营养贫乏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如何?( 分支少) 15、防腐:防止或抑制霉腐微生物在食品等物质上的生长 16、消毒:杀死或灭活病原微生物(营养体细胞) 17、灭菌: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18、化学治疗:杀死或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19、最低抑制浓度:是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20、抗代谢物的机理如何?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那么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21、抗药性产生的机理?1、细胞质质膜通透性改变2、药物作用靶改变3、合成了修饰抗生素的酶,使抗生素失去了抗菌活性4、抗性菌株发生遗传改变,发生变异的菌株导致合成新的多聚体,以取代或部分取代原来的多聚体。 22、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几大因素? 温度、PH、O2、水活度、营养物质

23、 嗜冷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分为专性和兼性两类:

1.专性嗜冷菌适应在低于20℃以下的环境中生活,高于20℃即死亡。有一种专性嗜冷菌,在温度超过22℃时,其蛋白质的合成就会停止。专性嗜冷菌的细胞膜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且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从而保证了膜在低温下的流动性,这样,细胞就能在低温下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

2.兼性嗜冷菌可以在低温下生长,但也可以在20℃以上生长。

24、嗜热微生物:细菌是嗜热微生物中最耐热的,按照它们的耐热程度不同又可分为5个不同的类群:1、耐热微生物能在温度在45~55℃,低于30℃也能生长。

2、兼性嗜热菌的最高生长温度在50℃~65℃,也能在低于30℃条件下生长。

3、专性嗜热菌最适温度在65℃~70℃,不能在低于40℃~42摄氏度条件下生长。

4、极端嗜热菌最高生长温度高于70℃,最适温度高于65℃,最低生长温度高于40℃。

5、超嗜热菌的最适生长温度80℃~110℃或121℃,最低生长温度在55℃左右。 25、微生物耐低温的机理如何?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维持低温条件下膜的流动性;具有在低温条件下仍具有功能的酶,尽管活性相对较低;

26、微生物耐高温的机理如何?通常,高温微生物的DNA中具有高G+C含量;嗜高温细菌的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使得其细胞膜在高温时仍能保持结构稳定,并发挥正常功能;极端嗜高温微生物,实际为古生菌,其细胞膜并非由脂肪酸组成,而是由若干重复的C5亚单位组成的复合物,即植烷,一种分支的饱和异戊间二烯化合物,可赋予细菌生存

11

于超高温环境的能力;高温及超高温微生物的结构蛋白,如核糖体蛋白,转运蛋白,及所含酶系均高度稳定;其蛋白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修饰,如脱水作用,一级结构的变化,以负责保持结构的稳定。

27、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以分为哪五大类?

严格好养菌、兼性厌氧菌、严格厌氧菌、耐氧菌、微好氧菌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

1、遗传:性状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间或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基因型或表型的差异。 2、感受态:即能从周围环境吸取DNA的一种生理状态

3、原生质融合:原始质体融合技术是将遗传不同的两种菌(包括中间、种内及属间)融合为一个新细胞的技术。主要包括原始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的融合、原始质体再生和融合子选择等步骤。

4、准性生殖:不经过减数分裂而导致基因重组的一种生殖方式

5、准性生殖的四个过程:菌丝联结,异核体形成,核配,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 6、如何证明微生物的抗性突变和抗生素本身无关? 7、为什么用u.v诱导E.coli K12( λ/λdgal+)双重溶源化细胞所获得的细胞裂解液对E.coli(gal-)可进行高频转导?

用UV诱导E.coliK12双重溶源化细胞所获得的细胞,λ和λdgal+会从宿主染色体上游离下来,经互补作用,λ和λdgal+同时快速复制,细胞裂解液中λ和λdgal+两种噬菌体的数量水平相当等,如此大量λdgal+可对E.coil(gal-)可进行高频转导。

8、紫外线对DNA损伤后有几种修复作用:光复活作用,切除修复作用,重组修复,SOS修复

9、如何用肺炎链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利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 cell extract + DNase + R cells → R colonies

10、如何用T2噬菌体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35S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可检测放射性主要存在于胞外;32P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存在于胞内。 11、如何用烟草花叶病毒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步骤:1、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标准TMV,得到它的蛋白质。

2、从TMV的变种HR(外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标准株在2~3个氨基酸的差别)通过弱碱处理得到它的RNA。

3、通过重建获得杂种病毒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