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老山界》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老山界》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710ad4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5

明确:①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和学习。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②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对韩麦尔先生不能再教法语产生理解和同情,开始敬仰韩麦尔先生的人格。③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2)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明确: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剧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教师总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态度的波澜起伏,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三、板书设计

情节 情感变化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贪玩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初步把握了文本内容,感受到了寄寓于文中的复杂的爱国情怀,但是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我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接下来的学习,会让我们对他们的形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揣摩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1.探究:韩麦尔先生,也是本文的主角之一,为了表

现出这一主角,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①外貌描写:穿戴庄重。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

③动作描写:“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④语言描写:“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2.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明确: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

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做自我批评,痛心地检讨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目标导学二:品读环境描写,体悟作用

1.请同学们找出第1-6段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②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公文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