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与微单相机区别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单反与微单相机区别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9f7b78bceb19e8b9f6ba42

(支持自动对焦的手机摄像头都通过手指点触采用反差式对焦)

由于微单和便携式数码相机没有反光板结构,感光元件直接收到外界的光信号,感光元件将这些光信号源源不断地转为电子图像信号,并传输给图像处理器。在自动对焦和镜头移动过程中,图像传感器将用户所选焦点处的像素进行采样分析,将此位置亮度最高像素与亮度最低像素的亮度值进行比较,当两者的差值最大时,即认为对焦成功。

(3)、两种自动对焦方式的优劣

反差式自动对焦方式在微单的整个系统中没有构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原因本质除了内部没有反光板结构外,节约相机的体积对微单来讲也是相对关键的。相位差对焦

除了需要额外的AF传感器和反光板,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之外,还增加了相机的体积。

(单反的系统相对微单要复杂不少)

这两种自动对焦方式在对焦的表现上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彻底区隔。相位差对焦虽然速度不错,但由于测距本身的限制,仅有限定的几个对焦点可供选择,另外由于单反中副反光板仅分给AF传感器不到3成光量,尤其于暗光环境下的对焦效率很低。 反差式对焦由于是对平面像素的数字化分析,精度有保障,且整个画面和屏幕上,用户可任选焦点,就像iPhone的对焦框那样,不必局限在相机提供的几个候选自动对焦点上,也是对拍照灵活性的提升,但反差式对焦同样存在耗电大的问题,并且对焦速度目前相较相位差对焦更慢一些,这对捕捉事物瞬间状态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感光元件在输出画面尤其是高感情况下存在较多杂讯,这会给反差式对焦带来很大的影响。

(伟大的苹果已经将iPhone点触实现对焦和测光的技术申请为专利) 在相位差对焦发展纯熟的年代里,松下已经实现感光元件采样率的高速化提升,配合镜头采样帧率的提升,反差式对焦的高速化目标也已经近在咫尺。反差式对焦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使得传统相位差对焦面临挑战。

首先,微单和单反进行成像质量方面的比较需要在同价位的产品上进行,动辄数万的高端单反乃至中画幅专业单反设备显然是不应当拿来与微单进行比较的,微单也没有与这些产品比较的资本。

微单是最初为高端消费及家庭市场而生的拍照设备,可以认为是便携式数码相机与单反的折中方案,内部结构没有单反那么复杂,配置方式也不如单反那么精致,但相较家用便携式数码相机,却具备了可换镜头的优势。

最早的微单来自松下和奥林巴斯,M43系统的微单相机采用4/3英寸的感光元件,显然相较至少APS-C画幅的单反来讲是不具备任何优势的。感光元件的尺寸及性能是影响相机成像质量极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单反与便携式数码相机成像质量差距的根本。

(机身小巧,可用于卖萌,感光元件仅1/2.3英寸的宾得Pentax Q微单) 宾得在2011年曾推出过Pentax Q微单产品,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微单,但这款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仅1/2.3英寸,对画质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虽然体积小巧便于携